员工形象即企业形象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古贝春图书馆 发布日期:2011-07-02
在一次公司例会上,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晓峰提出了提升员工形象的问题。他说,员工的形象就是公司的广告牌,员工个人的形象就是企业的形象,各部门要注意提升员工的个人形象,人力资源部门要多进行员工仪表、礼仪等方面的培训。
正如周总所说,员工的形象是公司的广告牌。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任何公司的产品和文化都在逐步地人格化。不能够展示出高度职业化的形象,就等于向客户宣告:“我们不能满足你们的质量和服务要求。我们没有高度的职业素质,我们不在乎你们的满意度,我们的产品和服务都不可靠,你们可以付低价。”可见糟糕的职员形象严重地损害、破坏公司的形象。
根据英国的调查,能展示出良好形象的企业的收费标准要高于同行业平均值9%。大部分情况下,由于职员的忽视、怠慢,没有展示出高度的职业化行为和可信度,客户转向了其他公司。也就是说,如果员工能够有杰出的形象,客户情愿为这些优秀的职员形象付出更高的价格!如果企业不能够提高职员的外表形象和职业素质,就不能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员工就不会提高自身职业化的形象,也不会把企业寻求卓越的精神传递给客户。
西方很多知名的公司早就不再用广告中的美女和俊男来表现公司的形象、寻求公众的信任,因为他们知道员工的形象不仅通过他们的外表,而且还通过沟通行为、职业礼仪等留给客户一种印象,这种印象反映了公司的信誉、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公司管理者的素质、层次等,通过对公司员工形象的判断,客户可以判断公司的服务、信誉,所以员工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公司的信誉。
建立一个品牌非常地艰难,它也许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和成千上万人的集体智慧。每年,世界跨国公司都要花亿万资金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通过广告、公关、社会福利活动等。公司的形象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而公司的形象是通过企业的管理者、职员、销售、客户服务等等直接地反映出来。
据纽约州立大学对《财富》前1000名公司的执行总裁的调查,总裁们普遍认为如果公司员工能展示给客户一个良好的形象,公司可以从中受益。员工的形象等于公司的形象,公司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利润。因此,许多跨国公司不惜重金为自己的员工进行形象培训和设计,以提高员工个人素质。
管理学家怀利在《公司形象》一书中指出:“如果通过外表、行为和客户的关系,公司的职员能传达公司的价值,这个公司就是成功的企业。”而很多公司却依然不明白这一点,虽然他们把大量的投资放在对产品的宣传、广告上,以及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中,但是,他们依然不能成功地在同行中成为卓越者。正如一个英国总裁所描述的那样:“一个价值几千万英镑的名牌能被几个在见客户时穿着随便、挺不起身板、叼着烟卷在门口踱步的小子贬值!”那些漫不经心的雇员,那些破坏职业化的小节和习惯,会断送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建立的品牌形象。
世界杰出的企业领导人,无不重视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形象。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和任何在位的CEO一样,他严格地要“清除园中的杂草”,那些“杂草”是以其形象来判断的。他还定期查看员工的照片,那些“肩膀低垂、睡眼惺忪或耷拉着脑袋的人,我就毫不犹豫地把他指出来,说:这家伙看起来半死不活的!他能干好什么?为什么不把他调走?” 他还以应聘者的外表来决定是否录用他们,“在市场营销方面,我会聘用那些外表英俊、谈吐流畅的应聘者”。
世界上成功的巨人们无一不在乎自己的形象。令国内外人民爱戴的周总理在南开大学读书的时候,就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他在大立镜旁糊了一面“纸镜”,上面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背宜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他通过语言、举止、服饰、态度和作风,把一个人良好的文化修养、渊博的学识、精深独到的思辨力等,自然地转化成了外在的形式,尽显了伟人的巨大魅力,也就是这种形象魅力,为当时的中国外交工作增添了不可磨灭的风采,使中国人在国际上扬眉吐气。形象能够产生魅力,运用形象的魅力是杰出领袖的智慧之一。
个人形象就是集体的形象,员工的形象就是企业的形象。为着企业的做大做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