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 荒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古贝春报编辑部 发布日期:2012-04-04
被杂草荆棘覆盖的地球是荒芜和苍凉的,地球上第一个试图用石刀改变这种格局的是人类的远古祖先,他们从茹毛饮血的艰难困境中,顿悟了一种赖以生存的办法,那便是拓荒种植,也正是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举动,使得我们的祖先获得了更为充足的食物,继而艰难地生存下来。
但拓荒种植在原始人类“刀耕火种”的低劣生产方式面前,实为一种艰辛的劳作,于是人类便在“善假于物”的智慧驱使下,迫切寻找一种可代替劳作艰辛的方法,至于耕种所用的牛和犁到底哪个先为人所用已无需探究,但正是由于牛和犁的完美组合,使得拓荒种植的效率和规模大大提高,人类也便在这“仓廪实而知礼仪”的规律中逐渐告别了荒蛮,缔造了几千年的文明,成为地球的主宰。
人类的灿烂文明可浓缩到龟甲兽骨、方鼎金文、竹简丝绸上,在它们上面都有俯身拉犁的牛的形象,这能让这文明显得更为厚重苍凉,在这一页页翻新的历史中,这生灵的贡献哪能泯灭。
越来越暖的天气,让我不经意地想起那句耳熟能详的谚语:“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眼下马上要到春耕时节了,却仍然未能觅得耕牛的一点踪迹,机械化的普及让这耕牛怕要成为我们的记忆了。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总是会不时的闪现着家中那头老牛的影像,它“笃笃”的蹄声总会轻轻地敲击起我对过往无尽的思念。
每年春耕,这老牛便会拉起那沉重的铁犁,牛轭会深深地扣在它的肩头,它会把头沉沉地低下,以便让身体能承受住这沉重的拉力。牛蹄在这松软的土地上深深地陷下,犁铧翻开冬日尘封的大地,不时地发出“嗤嗤”刮断杂草根茎的声响。在它身后,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浓浓的芳香,但在老牛身上升腾起的是团团的汗气,一连几天繁重的春耕,那老牛累得几乎连进食的力气都没有。
父亲说,这老牛是爷爷在生产队解体后牵回家的,那时候它还很年轻,身强体壮,口轻力大。在浑噩年代解放出来的人们,释放出了久违的干劲,爷爷带着全家人在那被生产队作践的贫瘠土地上开始了艰辛的劳作。就是这老牛,把自己生命中最旺盛的时光撒在了那个时候。全家人的辛勤耕耘,让日子慢慢地好了起来,但这老牛也越来越苍老了。
家里买了拖拉机,老牛仿佛彻底失去了自己的价值。起先父亲没有卖掉它,因为念及这牛为这个家所作的巨大贡献,卖掉它,实在有些残忍。
但牛的命运始终不是自己所能掌握的,在老牛一次次目睹自己的子女无声消失后。冥冥中,它完成了自己作为母亲最后的奉献。
在全家那段困难的时期,这老牛每年都能产下一个牛犊,我无数次目睹过它们母子诀别的场景。每次,都是父亲牵着老牛,小牛在后面欢快地跟着。回来时,小牛便不见了,接下来几天,便是老牛凄惨的哞叫声,但它再也听不到小牛的回声了。如此场景,老牛一生经历过不知道多少次,我无法读懂老牛的悲伤,却无数次为人类的生死离别而潸然泪下过。我宁愿相信,动物根本不懂得何为感情。
那是老牛的最后一个孩子,是一头母牛。照例是父亲牵着老牛,小牛在后面跟着,但快到集市的时候,那小牛却挣脱了缰绳跑回了家。小牛或也没想到,它的逃跑却把自己的母亲送上了不归路。有人相中了这身材高大的老牛,起初父亲有些犹豫,并为这突来的变故乱了方寸,他牵挂跑回家的小牛,生怕它在路上出现什么意外。但最后父亲还是狠狠心答应了牛贩子的要求,卖掉了这辛劳一生的老牛。我总在想当时的老牛看到父亲数从牛贩子手中接过来的钱的时候,它的神情会是怎样的?是绝望、是心寒、还是为能替自己的孩子赴死而心怀坦然呢?父亲说过,他把缰绳塞给牛贩子后就远远地走开了,他就一直朝前走,连头都没敢回。后来还是牛贩子追上父亲,把空空的缰绳塞到他手里的。回来的路上,父亲像没了魂一样,匆匆往家赶。一路上,他总听到身后有老牛“哒哒哒”熟悉的蹄声。
“我第一次为一个牲畜流了泪。”父亲如是说。至于老牛以后的命运呢?父亲只字未提。那老牛应该被好心人买下,寿终正寝了吧,这是我最美丽的想法。
父亲没有再让逃回家的小牛学过干农活,虽然那小牛最后也没有逃脱所有的牛的命运,但相比老牛——它的母亲,它是最为幸运的。
如今,家里的那犁早已锈迹斑斑,无精打采地挂在南墙上,那木板车就一直扔在老家的院子里,任青苔覆满了全身。牛始于人类原始的拓荒,止于现代文明。
总有这样的感慨,当耕牛完成数千年的拓荒种植后,留给我们的财富和思考是什么?
在深圳市委大门前有一座著名的雕塑,是一只耕牛俯身拉动沉重的铁犁的形象。这是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教授的作品,雕塑题为“孺子牛”,这雕塑被深圳市人民视为城市精神的象征。深圳由一个江南小渔村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经济繁荣的大都市。在创造春天里神话的奇迹背后,除了把握住国家经济发展的机遇外,深圳市人民更是发扬了耕牛的精神,那种不畏艰难困苦的坚韧,不求回报的大义凛然,辛勤耕耘的坚持不懈,这些都是这耕牛留给深圳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贝春人所倡导的老黄牛精神莫不也是如此,我们无需曲解笔者笔下那头老牛最后的命运,但我们在追求奉献的同时更应心怀坦然,更应有耕牛的坚忍不拔、大公无私。
当一代代古贝春人拉起沉重的铁犁,在我们辛勤耕耘的背后,在一片片被荆棘杂草覆盖的荒地上,在白酒市场一个个充满挑战的空白领域,古贝春人低下的是倔强的头颅,却弓起足以开天辟地的脊梁,当我们在这片土地上酿造出第一滴芳香馥郁的古贝春酒,当我们在中国驰名商标上刻下古贝春的名字,当我们在鲁酒未曾涉足的荣誉面前高奏凯歌时,当在远隔千山万水的齐鲁大地上飘散出酱香茅台的香气时,古贝春人在开拓历史,创造辉煌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几人能知。
诗酒大道尽头,金色铜像灌注的黄牛精神永远激励着所有古贝春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浩然胸怀。
翻开并未尘封的《对酒当歌》,品读点滴文字所带来的感动,后事之师在用更为卓绝的奉献精神,奋斗精神,诠释着黄牛精神已扎根于每个古贝春人心间,生生不息。
我还会时常想起那头残存记忆深处的老牛,它带给我的感动总让我慨叹万物生灵的伟大,能激起我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敬重,对世界的感恩。它能让我涤荡心灵的阴霾,化掉心中的浓酽惆怅。当温顺勤恳的老牛拉动铁犁划开荆棘杂草覆盖的大地时,其实在几千年的岁月更迭中,它早已经拓开人类心底那片片苍凉的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