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香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古贝春报编辑部  发布日期:2012-07-02

  如今麦收的时间的确短了,少则二三日,多则四五日,大片麦田便已收割完毕,轰隆隆的收割机械让这曾经颇为隆重的麦收变得简单了,容易了。

  记忆中,每年芒种时节,老家坡上的那片枣树便会开满米黄色的小花儿,花蕊中那甜滋滋的花蜜引得蜜蜂穿梭其中,嗡嗡嗡扇动翅膀的声响清晰可闻。嫩绿嫩绿的叶子点缀其间,给大地留下一片斑驳的树荫。坡下不远处就是我家的麦场,收割后的麦子积聚到麦场内,这坡上的枣树荫便成了麦收时节纳凉休息的好去处。

 

序曲

 

  每年的芒种前后,天遂人愿,晴得透亮。

  早晨,薄薄的雾气像飘忽的轻纱,在地平线上,在极目的远方飘荡着,此时的空气是难得的清爽,布谷鸟的叫声总会远远地传来,在空旷的村子上空反复地、空灵地回荡。

  院子里,是祖父嗤啦啦的磨镰刀的声响,一下又一下,还有做饭的风箱有节奏的嗒嗒声,以及麦草绳饱浸清水的淡淡清香,让这麦收的清晨温馨而缠绵。

  只有这时,祖母才舍得把腌制好的鸡蛋捞出几个。煮熟后,剥去蛋壳,清亮的油水会汪汪地流出,香得很,嫩得很。那是家里一年中少有的奢侈美食,也只有在这麦收时节才能享受得到。祖母腌制的鸡蛋,壳上都有用锅底灰标注的记号,她便根据这些记号确定鸡蛋腌制的时间长短,那时候家里真是穷呀,在墙角那粗瓷的大坛子里,祖母每次都只舍得放进少有的几枚鸡蛋,而后便是等待,等那鸡蛋能派上用场,若是平时,根本就舍不得吃。

  直到现在每当吃着腌鸡蛋,那浓浓的香味总能让我想起曾有的麦收味道。

 

收获

 

  金黄的麦浪中,挥动的镰刀像是破浪的帆板,点缀其中,灵动得很。

  毒辣的太阳轻易地便驱散掉大地残存的清爽,让人们弯腰挥动镰刀变得沉重,汗如雨下。

  孩子们比赛般地把麦绳铺好后,坐到地头上喘着粗气。

  远处的树荫中,传出时断时续的蝉鸣。

  热!头顶的太阳毒辣得像火炉。

  头戴大草帽的祖父吆喝着满载麦子的老牛,在腾腾的热气中消失在远方。

  初尝麦收的残酷,便是这幅幅与酷热为伴的画面。这镰刀嗤嗤割断麦秆的声响却像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能驱散大人们的酷热,更能催人奋进。骄阳下,每把镰刀没有丝毫的停顿,没有疲倦。

  小时候,真是无法体会大人们收获的喜悦,那种从耕种便翘首企盼的时刻,当收获真的来到,所有人都忘记了收获的辛苦,尝到的都是收获的甜蜜。

  孩子们期盼的呢?

  这时候往往会有卖冰棍儿的在田间吆喝叫卖,至今清楚地记得当时每根冰棍儿的价格是5分钱。泡沫箱子外面套一个简易的木框,固定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泡沫箱内冰棍儿整齐地码着,上面用小棉被一盖。这简易的保温装置能让冰棍儿在一定时间内不易融化。

  烈日当头,口干舌燥,这时若能吃根冰棍儿,那无疑是一种无尽的享受。

  孩子们不敢要求,都眼巴巴地瞅着大人们,父亲像是感觉出什么,起身抬起头望了眼我们,又望了望远方,笑呵呵地用毛巾擦了下脸上的汗水。

  “去吧,把他叫过来!”

  听到这些,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高声地喊叫着:“卖冰棍儿的过来!卖冰棍儿的过来!”

  唯恐卖冰棍儿的听不见,我们飞快地向那边飞奔,哪还顾得上麦茬划伤脚腕儿。

  冰棍儿的清凉瞬间便将满身的炎热驱散掉,仿佛感觉有阵阵冷风从麦梢拂过,周身难得地惬意。孩子们嘴里嘎嘣嘎嘣地嚼着冰棍儿,很是舒服地吐着冷气,相互看看对方脏兮兮的小脸,高兴得笑成一团,在这劳累艰辛的麦收时节里体会着只有孩子们才能有的幸福。

 

扬场

 

  麦子入场后,翻晒、碾压后,在光亮柔软的麦秸下面满是收获的幸福。

  太阳西沉后,会刮起清凉的风来,天会渐渐凉爽起来。

  我很享受祖父扬场的场景,手握木锨,迎着风向,把混有麦皮的麦粒儿高高扬起,这麦粒儿在空中划开一个半月形的弧线,为得是让这麦子能充分地接触风面。

  看,那风吹走了麦皮,麦粒儿在空中欢快地落下,落在祖父那有着大大帽檐的草帽上,噼噼啵啵地像阵急雨砸下地面。慢慢地,地上的麦粒儿越集越多。

  孩子们哪还顾得上大人们的呵斥,光着脚丫儿纷纷地扑到麦粒儿上嬉闹,麦粒儿胳得脚底板痒痒的,祖父不时扬起的麦粒儿麻嗖嗖地砸在身上。我把脸深深地埋在里面,这些饱蘸农民辛勤汗水的麦粒儿,却分明散发着麦子特有的浓重香气。

  麦子入仓,麦场内只剩下一个个错落有致的麦秸垛,像是一个个的句号,宣告这十余日的麦收圆满结束,又像一个个感叹号,抒发着农民对这丰收的无比喜悦。

 

 

  雨不期而至,来得好,来得巧。

  村子里竟响起零星的鞭炮声,人们期盼这雨下得大些,能为这夏种提供便利。

  下吧,已然颗粒归仓的庄户人,更期盼雨水带来冲散疲倦的清凉。

  麦收十余日的庄户人拉着长鼾沉沉地睡着,让这温情的雨声抚慰着疲倦的心灵。

  祖父头戴草帽围着粮仓查看,看那粮囤是否密实?是否漏雨?

  这可是全家一年的希望,辛勤耕耘后的收获,祖父该多珍惜。

  临近中午,村子里热闹起来,家家户户传出切菜、炒菜的叮叮当当的声响,家家户户飘出饭菜的清香,酒的醇香。

  收成不错,风调雨顺,这么好的年景没理由不庆祝一下。

  家里那午饭往往做得很丰盛,祖父与父亲对坐,喝得便是这蕴含欢庆丰收的古贝春酒。

  爷俩儿没多少客套话,所有的喜悦之情都放在这香醇的古贝春酒中,喝进肚里,甜在了心头。

  这古贝春酒把丰收的所有喜悦裹进瓶中,尘封在庄户人对麦收的辛苦与幸福的记忆中。

 

尾声

 

  又是一年麦收时节

  我回家必然经过家里的麦场和那长满枣树的土坡。

  麦田里早已光秃秃的。

  当年的麦场早已不复存在。

  只有坡上的枣树依旧开花,散发着甜滋滋的香味,那枣树下早已无人纳凉,长满浓密的杂草。

  年幼的儿子手里拿着一个麦穗儿,使劲地摇着,在他心里,那是奥特曼的剑,也或许是铠甲勇士的火焰刀,是一个马鞭,也或许只是随手可丢弃的花草。

  我想告诉他:“这是麦子,是中国数亿农民为人类生存做出的巨大贡献。”

  然而时过境迁,面对四岁懵懂的儿子,我无语了。

  家里的饭菜依旧丰盛,闻着父亲酒杯中愈发浓郁的古贝春酒香,父亲像是陶醉在这厚重的酒香中,愣住了。我在这酒香中搜寻着麦收的点点滴滴,沉浸在对麦收的幸福中。

  祖母腌制的鸡蛋早已不再是难得的佳肴。

  冰棍儿的时代早已被儿子手中的冰激凌终结。

  只有这古贝春酒依旧厚重香醇,载满记忆。

 

  我们无法挽住历史远去的脚步,那便在串串的脚印中体味每一步留给我们的美好和感动,懂得珍惜每一步的似水年华,懂得在苦苦渴盼中体味难得的幸福,懂得在辛劳中体会收获的喜悦,懂得享受历史进步带给我们的快乐,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懂得感恩太平盛世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麦收时节满是麦香,又满是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