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感恩 建设美丽古贝春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古贝春报编辑部 发布日期:2013-02-02
——聆听我县学雷锋、倡“四德”专题报告会有感
1月14日,正是隆冬时节,我公司大礼堂内却春意融融。一场“弘扬雷锋精神,建设美德武城”——学雷锋、倡“四德”专题报告会在我公司举行。雷锋同志的亲密战友——70多岁的乔安山老人真情讲述了有关雷锋的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我县职业中专的部分师生和我公司的员工代表一起接受了这一场精神洗礼。雷锋同志的事迹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是他的精神却像一缕阳光一直温暖着我们的心田,他那种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想,报告会所传达出来的声音,应该成为我们所有古贝春人干事创业的精神源泉。
雷锋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是光辉的。据乔安山老人回忆,他和雷锋在入伍前同在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铁矿焦化厂当工人,那时雷锋就表现出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他主动代人写信,用自己的被子去盖将要被雨淋的水泥,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人提供帮助,这些事迹被矿领导得知后,在大会上表扬了他。入伍后,雷锋带病参加抗洪抢险,由于铁锨不好用,他就冒着大雨用手去挖土装袋,直到磨得血肉模糊,几次晕倒在现场。有人这样形容雷锋:“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无论走到哪里都将身边的人当做亲人,无私无畏地为他人着想,他也因此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雷锋为什么会这样做?他的精神动力来自哪里?
雷锋是解放前出生的孤儿。他的父、母、哥、弟都被万恶的旧社会迫害致死,是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将他抚养长大。由此,他感恩于党和政府,感恩于新社会。因为感恩,他对生活充满了理想、希望和追求,无论在工作上还是思想上,都要永争第一,不甘人后。因为他感恩,所以他真挚地热爱祖国和人民,愿意为祖国的建设牺牲自己的一切,在短暂的人生中做了一辈子好事,不求任何回报。因为感恩,他还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刻苦钻研技术,以干好自己的工作来回报祖国和人民。因此,在做出个人牺牲的时候,他丝毫感觉不到痛苦,反而非常幸福。他说:“有的同志说我傻,可我自己并没有丝毫做傻事的感觉。大家一起做一些高尚的事,我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所以,雷锋精神所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也许就在于此: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在工作与生活中心胸开阔、不计得失,处处为他人着想,从而自己也获得快乐。所以,学习雷锋的感恩精神,是一种做人的哲学。
学习雷锋的感恩精神,也是我们古贝春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我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效益不断增长,文化建设硕果累累,员工福利一项项增加,我们的“一城、一园、一基地” 十二五规划也正在如期推进,这些都带给古贝春人强烈的自豪感和社会归属感。然而,发展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势必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势必会有很多矛盾需要我们用毅力和智慧去解决,这时,一个人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发展得快不快,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全体古贝春人有没有勇于奉献、不计得失的道德情操。这种信念和情操从哪里来?我们要感恩公司带给我们的生活保障和发展平台,感恩古贝春带给我们的自身形象的提升,只有感恩才会珍惜,只有珍惜才会敬业,只有敬业,我们的事业才会无往而不胜!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雷锋精神不但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
学习雷锋的感恩精神,更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国素有“仁爱互助”的美德,然而,在这个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社会中我们痛心地看到,部分人的道德底线出现了滑坡:暂不说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单说从几岁的婴儿被碾到年逾古稀的老人摔倒在街头,路人竟然视而不见;反过来讲,很多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的好心人却被反咬一口,背上了“肇事者”的罪名!这些令人痛心的事实,确实令有良知的人们面临着难以抉择的尴尬!是什么令我们的心灵变得麻木无情?是在“金钱至上”的思潮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可怕的倾斜。然而,当我们看到“雷锋传人”郭明义、“全军学雷锋标兵” 刘光建、“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张子祥以及“农民工抬车救人”、被誉为“最美姑娘”的17岁女孩叶霄雯大火中救人等等感人事迹后,又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所以,我们呼唤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发起人们心底道德良知的深沉呼唤,让它引领人们在物质浪潮的冲刷中坚守价值理念、彰显道德追求,成为这个时代最有营养的“心灵鸡汤”。只要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那么,一个幸福、和谐、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笔者认为,“美丽”不应只是环境的美丽,更应该是心灵的美丽;我们要说“建设美丽古贝春”,也不应只是风景的优美,更应该是古贝春人“爱岗敬业、团结实干、改革创新、无私奉献”的心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