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贫穷不能无知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德州市酒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2013-03-31

  四月二十三日,是“世界读书日”。

  关于读书,古人留下了很多的名言警句,更留下了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等许多千古流传的典故。人们常以这些名言警句和典故,用来装点“读书日”这个特别的日子。

  爱读书的先贤们,不过是用智慧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那感受终归是他人的。读书的益处只有每个躬身阅读的人,才能实实在在地感知。它不需要喧闹的仪式,不需要苦口婆心的说教,只需要安静和投入。这样,一颗心才能进入一本书的世界。
只可惜,一年又一年的阅读统计表明,越来越多的人离书本一年比一年远。拿出时间来读书,在不少的人眼中,显得有些奢侈。这多少看来,是一件不幸的事。

  就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他们都是在应试教育里成长,青春里有太多的时间交付给了教科书。很多人是在迈过一次次重大考试之后,才有时间和心境阅读一本与教科书有所不同的读物,然后他们会恍然发现自己以往的无知。

  《朗读手册》里有这样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每当我想到这句话,就会心有余悸。因为早年自己疏于阅读,小时候几乎也没有什么条件去阅读,没有多少书供你阅读,差一点陷入 “被无知、贫穷与绝望所消灭”的境地。后来,在部队期间才读得了一些书,才使自己具备了一些在学校没有学到的常识。

  我们非常羡慕现在的年轻人,可读的书很多,古贝春公司为了让职工有书读,读好书投入大量资金办起了图书馆,至今已有藏书近2万册,公司还经常举办读书演讲会,交流学习体会,还与名牌大专院校联系选派人员去学习深造。这是多好的读书学习机会呀?抓紧呀,青年朋友们!

  要学会享受阅读,因为,阅读可以让你心灵变得更充实,让你不畏惧死亡,不害怕黑暗,也不担心一个人静静地呆着会很无聊。它让你变得勇敢、坚强,还能让你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读书,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一本本色彩各异、厚薄不一的书里,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好像有令人难以抗拒的魔法一样,总让我们与之交流,和他们同欢乐,共忧愁。读书,不仅能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还让我们品赏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更让我们感悟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高度、厚度和宽度。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是有思想、有理智、有道德的。所以,人在活着的时候应该多积攒点知识。有了这点知识,人生就会过得有滋味,有盼头。这些知识,可以是人格的完善和提升,可以是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的修养,可以是工作能力、业务能力的发挥和总结,也可以是对朋友、对亲人、对事业、对社会的爱和奉献。有了这些知识,你将会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会觉得活着很快乐。

  作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自然会随着阅读的扩展和深入,提升到新的境界。在一个多元而混沌的社会里,它能让我们在自己的视野里,以自己的视角,寻找到独特的视点,从而去思考,去践行自己所认同的观点和价值,从中得到充实和快乐。进而,以“不唯上,不唯书”的清醒态度和轻松愉悦的状态,在社会中担当起自身的责任。但是,书海茫茫,如果不重视读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哪怕是读书破万卷,也未必都能够达到开卷有益的目的。

  日前,《人民日报》一篇评论员文章中就提到了几个“好读书”的贪官即是鲜明的例证:胡长清爱看书。他经常看的是《肉蒲团》、《素女心经》、《金瓶梅》,结果荒淫无度沦为阶下囚。辽宁省沈阳市原副市长马向东也爱看书,他随身带着《赌术精选》、《赌博游戏技巧分享》、《赌术实践108招》,结果赌博成性输掉了整个人生。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也爱看书,看《麻衣相法》、《柳庄相法》、《相术大全》,最终“鬼迷心窍”踏上了不归路。当然,胡长清、马向东、胡建学走向深渊,有其自身原因,但《肉蒲团》、《赌术精选》、《麻衣相法》等等坏书所起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好读书,还要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就像遇到一位良师益友。读到一本坏书,就像碰到一窝病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爆炸的冲击波,人们在五光十色的图书市场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要想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首先要分辨什么图书让人开卷有益,什么图书让人开卷有害。喜欢读书,是很风雅的事情。但读书不仅是一种个人爱好,更是一种心灵的沐浴。这种沐浴液如果是滋润人心的甘露,就能提升人的境界,增长人的见识,净化人的心灵。而这种沐浴液如果是污染人心的脏水,就只能玷污人的良知,迷乱人的心性,魅惑人的精神。古人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而不“善读之”又会如何?我想答案大概不是医愚,反而更会是致愚了罢。

  读好书,更要把书读好。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大概主要是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书山有路勤为径,但要想把书读好,除了孜孜不倦地用功,除了笔录口诵,更应该有认真的思考和思辨。手捧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个超越时空的陌生心灵在对话。每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和文化背景不同,读书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读书的目的至少有一点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价值观的塑造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把有字句的一本本厚书读好并不容易,而把纷繁万象的大千世界这本无字句的大书读好,更加不容易。把书读好,更重要的是把书用好。

  读书应该是一个人与这个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是与其他心灵沟通的一个途径。它与贫富、身份无关。它不能当饭吃,许多的时候也不能挣钱花。但它作为精神食粮,在人困顿时,能够温暖人的内心;也能让人在得意之时,复归淡然和平静。

  在读书面前,所有生命是平等的。我们可以在物质上不富裕,但不能在精神上太无知。所以,趁着健康的体格,我们有必要读一些有意味的书,做一个有趣味的人,尽力让匆忙而苍白的人生,变得充实而丰润、绚烂而生动。周恩来总理生前有句名言,叫“活到老,学到老”。这就需要在“读书日”之外,我们还应尽力把每一天也都当作读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