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酒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新灌装车间  发布日期:2014-08-02

 父母爱,人伦情,之于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和感悟,故而历来有太多的赞美和讴歌。但父爱和母爱又大有不同,说到母爱有各种各样的形象,母爱如暖阳,母爱如细雨,母爱如春蚕,母爱如蜡烛……提到父爱,仿佛也就只剩下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了。父爱是严厉加温情,而这温情在中国式父亲的沉默下,更显深沉。对于我来说,这深沉的父爱如酒,就像我们每天灌装的古贝春美酒,历久弥香,回味悠长。

 父亲不善言辞、不苟言笑,为此他的亲娘我的奶奶给他起了个“哑巴”的绰号。在我小的时候,父亲白天同社员一起劳动,晚再到队部(生产队的办公室)写写算算,每天从早忙到晚,在家的时间很少,话也不多,于我来说父亲就是那熟悉的陌生人,总觉得他不爱护关心我,心里委屈极了。现在细细想来,父亲虽没有把关心的话语说出来,却始终在用行动诠释着对儿女的疼爱,只是蠢笨我没有体会出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鲁西北农村,人们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猪肉在当时可是一种奢侈品,一般人家一年到头吃不上几回,也就只有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时才能沾点腥。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我们姐弟五人要幸运多,因为每年总能多吃上一回肉。那时父亲每年春天都要到公社开会,中午吃饭会分到一碗肉菜和三个馒头。我家离公社驻地较近,父亲领到饭菜后舍不得吃,马不停蹄地送到家中,我们姐弟几个吃着肉菜和白面馍,父亲就赶紧吃点窝头咸菜,再赶回去开会。每每这个时候,父亲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吃相,脸上总会露出难得的笑容。

 “别闹了,一会你爹把肉端回来,分给你们吃”母亲当时哄我们的话语,至今还时常在我耳边响起。那时的肉真好吃,可惜现在天天都能吃上肉,却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我们姐弟五人先后上学后,父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就是日子再苦再难,父亲也咬牙坚持让我们姐弟全部上学。大姐是我们村考出去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姐姐上的那所大学包学杂费、管吃住、还发服装,学生只负担往返路费,可是对一个有五个孩子上学的家庭来说,路费也得借。姐姐每次回校前几天,父亲就走东家串西家借钱凑路费。即使这样,父亲也没让一个孩子退学。我考上高中开学不久,就产生了退学的念头打算一边帮父母种地,一边学习缝纫技术,这样还能减轻家里的负担。这两全其美的好事,本想常为学费发愁的父亲一定双手赞成,没想到他知道后却大发雷霆“不行!不上学,我就当没你这个闺女!”多年的“哑巴”说话了,吓得我只乖乖去上学。为给我们筹集学费,头脑灵活、不善言辞的父亲也做起了生意。起初父亲骑辆旧自行车到百里外的临清批发香烟,回来后再走街串巷地零卖,后来又相继开过饭店、做过棉花加工生意,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如今我在工作之余,坐在电脑前敲敲键盘,在《古贝春报》上发表篇拙作,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古贝春报》优秀通讯员,真的很感激我的父亲,如果没有当初他的坚持,就没有我的今天。

 中学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后来成了家。女儿出生前,我曾在娘家小住。有一天,母亲走亲戚去了,我做好午饭后,准备去为弟弟送饭。弟弟在离家地方摆摊卖百货。“骑慢点, 靠边走。”我推着车子往外走,突然听到父亲说了这么一句。这是父亲第一次对我说关心的话,心里除了感动还有诧异“知道了”我答应着推着车子继续往外走,刚走到大门口,父亲又追了上来“还是我去吧。”我还没回过神来,父亲就过车子骑上走了。望着已有白发的父亲远去的背影,想想父亲关心的话语,我觉得父亲真的老了,以后要好好孝敬他

 “骑慢点,靠边走”,这是父亲第一次对我说关心的话,也是最后一次,这年夏天父亲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年还有两天就是父亲五十三岁生日了本来我想买两瓶父亲爱喝的古贝春酒好好庆祝一下,没想到父亲却没等到那天,我的心都要碎了我刚刚懂得了父爱,却又永远地失去了父亲的庇护。子欲养而亲不待,确是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等到自己为人父母,回忆起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才慢慢感悟出:原来父爱是无言的,就像那古贝春陈年佳酿,越品味越能感受到的绵香;原来父爱是深沉的,就像古贝春百年老窖,越体会越能感受到它的醇厚;原来父爱是细微的,就像古贝春国蕴一样,越经年越能感受到它的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