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情怀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公司设备中心  发布日期:2014-09-30

接连的几场雨,把人们一下子带到了凉爽的秋季。早晚的空气中,多了几分凉意,真是“天凉好个秋啊”!

傍晚,独自走在古贝春园区的路上,两边的果树挂满了累累果实,红的石榴、绿中泛黄的柿子,里外透着甜香。远处秋虫的不绝鸣叫让这色彩斑斓的秋意更浓了。一抬头,天空的月亮已亮了多半儿,脑子里才惊觉中秋节已是指日可待了。

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除了春节、元宵节以外,中秋节算是最隆重的了。过年的气氛是热闹和繁杂的,阵阵的鞭炮声、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无不透着浓浓的喜庆。中秋节的主题不仅仅是团圆的喜庆、丰收的喜悦、浓浓的亲情和华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还有更多的是诸多异地游子的思乡情怀。静谧的夜色,月亮高挂,月辉一泻万倾。月光是清淡的,就像许多游子的心境,刹那间,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和祝福化成一缕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思念随着节日的临近而与日俱增。

时光在不断地逝去,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副食产品也变得琳琅满目,就连中秋月饼也丰富多彩起来。这些年,吃过的月饼花样繁多、风味各异,但记忆中最好吃的还是童年时代的月饼。那时的月饼,从包装到内容都是相当简单的,没有各种添加剂,只有面粉、油和糖。月饼上面烙印着月仙嫦娥,大都四块一斤,草纸一包,算是高档礼品了。时间一长,草纸包就会被月饼油过来,那香甜味儿,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儿嘴馋。

一进八月,走亲访友的就多起来,孩子们从天边的月牙就天天期盼着月圆,终于等来了中秋之夜。月饼、瓜果还有花生等杂粮成了祭祀月亮的贡品,在母亲的念念寄语中,纸灰和燃着的香的烟气,飘向那挂着一轮圆月的天空,带去了我们的祝福和期盼。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虽然当时的生活不富裕,但酒和月饼是不能少的。吃罢团圆饭后,母亲就会拿出月饼、苹果和梨,不论大人和孩子,每人都有一份,一块月饼、一个苹果、一个梨。大人们都舍不得吃,留着哄孩子。孩时的我们在月光下嬉闹着,相互比着梨果的大小,闻着月饼和苹果那诱人的香甜味,心里比月亮还美。月光洒在庭院里,使小院变得更加和谐,听母亲讲月亮的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美丽的传说在父辈们的演绎下变得悠长。“月亮奶奶,爱吃韭菜……”一首首哄孩子的儿歌也在父辈的吟唱下,被传唱至今。

如今,望着天边的圆月,不觉回想起自己离家当兵时的情景,那时自己孤独一人在部队,家乡变成了故乡,自己也成了诗中的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想到这些,心里更增添了离乡的惆怅。走在他乡的土地上,内心更生感叹,“月是故乡月,人却离故乡”。吃着他乡的月饼,品尝的是现代的内容,可回味的却是童年的味道。看着天上的月亮,心里念着的却是家乡的亲朋好友,不同的月饼映着千古不变的月亮,不一样的游子却都有着亘古不变的乡愁。

一轮明月,从古照到今,或阴或晴,亦圆亦缺地伴着我们的人生。月亮就是月亮,千百年来,没有任何变化,任世间沧桑,春去秋来,周而复始的遵循着它的轨迹。当我们心平气和地看待这人生苦短、悲欢离合的时候,当我们思考能为这个世界留下点儿什么的时候,我们会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接受的事情,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人生就像这月亮一样,也许正是因为缺憾,才能让人产生更加强烈的对完美的向往和追求。

夜灯亮了,月光清淡地泻下来,公司办公楼和大门的霓虹灯在月夜下闪着多彩的光,月辉灯光相映成趣,亮丽的古贝春公司正敞开宽阔的胸怀招财纳福,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千年大运河,万家古贝春”,在古贝春美酒的陪伴下,愿我的亲朋好友度过一个丰收、团圆、祥和的月圆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