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古贝春报编辑部  发布日期:2014-11-03

还真无意借鉴这样一部红极一时的电影的名字来做自己的题目,但在我内心翻搅着一种难以言状的感受,有想写一些东西的冲动,便搜肠刮肚想用一个词来概括,无奈王菲的那首《致青春》的旋律在耳边不断厮磨,便索性用键盘敲出了这个题目。

从未想过为“青春”圈定一个年龄段,那种程式化的圈定仿佛狭隘了青春的真实内涵,我无数次问过自己青春是否还固留于自身,或已如那歌声在萎靡柔缓中飘然而逝。垂问青春,便似执酒向天,天外依旧云卷云舒,闲淡之情犹在,又似醉卧纱帐,听庭前花开花落,纯净之心犹存。

何为青春

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孩子大都会唱那首《十六岁的花季》,播那电视剧的时候,我还是个孩子,然后就特别盼望自己能赶快十六岁。但当我到十六岁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有点性格乖张了,当那股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刮到我们那所乡办中学时,很多孩子纷纷放弃学业,陆续去南方打工了,学校风气有些乱了,很多孩子在浮躁懵懂中仿佛也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很多女孩子被琼瑶的言情小说招惹地临风陨泪。那时我竟迷恋上了金庸的武侠小说,至于小说中蕴含的那些诸如:塞北江南、桃花剑雨、侠肝义胆,我根本就读不出其中妙处所在,我在意的是那曲曲折折的故事情节,形形色色的人物描写,还有近乎麻痹神经的自暴自弃,可能是这缘故,那段时间我的成绩确实有点下滑了。

我写过一篇作文,大谈侠客江湖、快意恩仇、自由潇洒,自然捎带抨击了一下被人骂了无数次的教育模式。因为这篇作文严重跑题,被语文老师判了低分,还叫到办公室。

“你喜欢武侠小说?”语文老师问我。

“嗯。”我有点不以为然。

“哪一部?”

那时候我正在看《雪山飞狐》,便如实告诉了老师。

“告诉我什么叫江湖?”语文老师问我。

“一个虚拟的武侠世界。”我查过资料,能解释这个词。

语文老师是邻村的一个民办教师,年轻时被村里人批不务正业,因为他生于农村,却不喜劳动,酷爱学习,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但因家里贫困,最终没能上大学。毕业务农后,找了个农村姑娘,家里有好几个孩子,老婆有病下不了地,生活很是贫穷。但那时候孩子们爱听他的课,因为他性格很好,知识也比较渊博。

“在那个世界里侠客们靠什么生活?比如:胡一刀、苗人凤……”透过语文老师厚厚的眼镜片,我看到从未有过的一种愤怒,还有一声重重的叹息。

我宁愿相信胡斐守着一座偌大的宝藏不会动用里面的一分一厘,却怎么也解释不清他不善耕种,不善经营,而钱从何来?

“四丫头,人不能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人活着得吃饭,你这么好的基础,要把握好机会,努力考出去。”

可我的江湖呢?我的自由自在的快意恩仇呢?

我迷茫了很长时间,但却在与老师的谈话后,很是畏惧地收起了喜欢的武侠小说。

那天洗衣服时在丈夫外套的兜里翻出一张纸条。

打开来,是丈夫班级里一名学生的检讨书,上面写着:“我早已厌倦了这缤纷烦躁的世界,厌倦了老师聒噪的言语,厌倦了父母的絮絮叨叨,多么想像李白那样,纵情山水,无拘无束……”

丈夫回来,我问他怎么回复这孩子的。

丈夫又掏出了一张检讨书,还是那孩子写的:“我不能当李白了,因为我的父亲不是李刚……”

前几天,我见到语文老师了,头发早已花白了,但还固执地坚持在教学一线。

何为青春?

有懵懂,有梦想,有坚持,有奋斗,有无知……

但可以给你犯浑后改正的机会和时间,让你无数次丢掉梦想后还能期待新的梦想。

青春永驻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我有一阵儿特别羡慕天山童姥,是因为她除去卓绝的武功外,还能返老还童,一生可以只生活在六岁的年龄,无惧苍老,不惧死亡。当乌老大把她从灵鹫宫劫持出来的时候,貌似小姑娘的童姥已经96岁高龄了,当木讷的虚竹告诉童姥她一生所爱的无崖子其实根本就不喜欢她时,内心所蛰伏的绝望竟那般轻易苏醒,瞬间便带走了童姥靠日饮鲜血维持的青春容貌,无坚不摧的躯体竟随着精神的失落而瞬间垮塌,当满头白发的她低下高傲的头颅,在那飒飒的西风呼啸中时,我猛然发现用虚假构筑的青春竟如风中残烛般脆弱。

在公司的科研中心大楼前,用汉白玉雕塑的寿星历经数十载风尘,依旧笑容可掬,精神依然矍铄,传说中的寿星是老人,耸肩驼背,颤颤巍巍,显然是青春已逝,韶华不存,但寿星心存善意,满怀童真,面老心未老,一杯古贝春美酒,膝下孩童承欢,福寿天齐,何等快乐豁达,寿星不会再老去,注定一颗青春之心万载留存。

我们终究要老去,伴随的便是恋恋不舍地向青春告别。那年特别流行一句话:一定要抓住青春的尾巴可劲儿地摇。

我从金庸武侠剧凄美的爱情中,看到高傲的天山童姥内心最脆弱的一面,人未老,心已老,何谈青春永驻。

我曾经有过一部廉价的手机,落后到需每天都得关机充电,但我竟能那般乐观地在开机的屏幕上写下: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要每天都是快乐的。

那是一生中较为艰难的一段时光,大学毕业后连续地换工作让我很是疲惫,但那时的我仿佛从未失去对生活的希望,竟那般敢于放弃,相信能重新获得。我每天都在忙碌地奔波。

母亲很是担心,怕这样的生活会搞垮我的身体,劝解我不要为工作太过卖力,凡事还得慢慢来。

在那样的压力中,我依然能躺到床上一觉睡到天亮。

打开手机,还是那句熟悉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要每天都是快乐的。

我会对着镜子,胡乱往脸上抹些化妆品,匆匆扎个小辫儿,急忙赶去上班。

青春真好,在如此的焦头烂额的忙碌中,我从未发现自己脸上有丁点的苍老。

现在呢,每天早上我会把梳妆当成大事来做,我不知道为啥现在还算是安定的生活,竟让我发现自己的面孔真得老了。

母亲爱看电视,总会惋惜某某明星真得老了,会惊异这帮人天天把所有功夫几乎全用到了美容上,却难保青春容颜。

她哪知道这些明星在光影迷离、纸醉金迷的娱乐圈里早已被折磨得心力交瘁,心早已老去。

那我呢?在匆匆流去的岁月中,我是否早已丧失了青春本有的锐气,内心在一种安逸挣扎中,早已变得老气横秋。

面容不过是上天赐予人们一生所佩戴的面具,就像粉墨登场的戏剧演员,即使老去,也可用厚厚的脂粉遮掩苍老的痕迹,依旧青春靓丽,但无论怎样,却难遮掩老去的事实。

何能青春永驻,心不老,人才不会老。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晓峰的一句话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只要永葆敢想、敢拼的初生牛犊的精神,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青春心态,又何惧脸上布满老年斑。

 

就像曾经疯癫的还珠格格令我鄙夷过赵薇过于单一的演技,但其完美的蜕变却把这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编导得荡气回肠。当我在古贝春酒的氤氲中,总结这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的真正意义时,莫不就是在这7载的日日月月中,用不断地完善自我致给自己流失的青春,用一颗感恩之心回报公司给予的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