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生产管理部  发布日期:2015-02-02

——记生产酒班班长张贵岭

 

他是一位从业将近三十年的老员工,他是一位责任心强、身先士卒的老班长,他是一个脸上布满沧桑,但总是带着谦逊笑容的男人,他就是酿酒车间六班的班长张贵岭同志。张贵岭同志生于1955年,1985年进入公司,开始从事原酒生产工作,至今已经整整三十个年头了。他虽然长着高高的个子,身材很瘦削,看似弱不禁风,但是却踏实能干,不怕吃苦受累,敏而好学。因此在1987年,参加工作才刚刚两年的他,就被破格提拔为酒班班长,在班长这个岗位上辛勤耕耘了二十八个年头。

张贵岭同志出生、成长在农村,身上具备那个时代农村人特有的品质:朴实无华、勤恳好学、踏实认真、不怕吃苦。入厂十几天时间,他就把酿酒工艺的大概操作环节掌握了,而后就开始用心学习班长在每一个操作环节上需要注意的细节,并经常向老班长、车间主任请教,很快学会了如何进行正确的粮、醅、糠等的配比,并能在工作中向班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得其所在班组在原酒的产量和质量上,比别的班组要高出一大截儿。在车间扩产增班的时候,鉴于他的能力,他以入厂两年的新员工身份被提拔为了老三车间新建班班长。众所周知,作为班长,个人能力再强、技术再过硬,也不可能一人独自完成一个酒班的生产任务,必须要依靠班组成员相互配合才成。而酒班上的生产工人,都是在附近农村招收的,身上都有一把力气,骨子里都有一股倔脾气,要想笼络住他们,让他们相互之间配合好,必须让他们在心里佩服。张贵岭同志以刚刚入厂两年的身份提拔为班长,员工们在开始的时候还心存芥蒂,认为他的班长身份来得侥幸。他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每天上班都比别人来得早,安排好如何配比后,带头干最脏、最累的活,下班走到最后。坚持了一个多月后,班组成员最终对这个瘦瘦的大个子班长彻底口服心服,从此奠定了他在班上的威望,为他以后管理好班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十年来,伴随着酒厂兴衰荣辱的风风雨雨,张贵岭所带领班组的员工换了一个又一个,换了一茬又一茬,到今天为止,最早和他在一起组建新班组的员工已经没有一个还留在他班上的,大部分都被提拔为了班长和副班长,唯有他自己,一直在这个这个班上坚守着。

因为张贵岭仔细认真、踏实肯干的性格,除了班组的原酒生产任务外,生产管理部的大曲培养和老窖泥的发制工作,也交给了他带领的班组,这个班组每年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老窖泥的发制工作,是一项又脏又累气味又难闻,偏偏需要仔细认真的工作。窖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部窖池所产原酒的好坏。一般窖泥发制工作都是在每年的5月1日开始,至6月中、下旬完成。在此期间,酒班还在正常生产,窖泥发制就需要加班来进行。每当此时,张贵岭班上午酿酒,他安排好班组配比工作后,还要去其他各班组收集黄水、香醅,并将数量一一记录在册;下午加班发制窖泥,班组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五六个小时。每年到这个时期,有将近两个月时间,他班组所有员工到晚上下班时都累得弓腰驼背、抬不动腿,为什么?因为发制窖泥所用红土本身粘性就大,加上成年风吹雨淋,结实得用榔头都锄不动,每天要把这样的二十多方土运到车间,按照比例把各种材料调和好,然后再发制好,劳动强度可想而知!每当有人问他这么大岁数干嘛还下这么大的力气的时候,他总是笑着说:“领导觉得咱这把老骨头还扛得住,咱就不能给领导丢了脸,再说我干惯了,要说年轻人都不一定能赶上我!”

当我告诉他,我要写一篇关于他的事迹的文章时,他还说:“写我干什么?把表扬都留给年轻人吧,他们为酒厂做贡献的日子还长呢!”说这话的时候,他布满沧桑的脸上还带着惯有的那种谦逊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