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足珍贵的老规矩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武城县实验中学 发布日期:2015-01-05
近期不断翻阅2014年的高考作文题,其中北京卷的高考作文题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作文题是这样的: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作为学生,我已远离考试很多年,但作为曾经的语文教师和文学爱好者,这个题目还是深深地吸引了我。说到老规矩,我想,一定是不知道哪个老祖宗制定的,也不知道哪年哪月传下来的。老规矩就是老规矩,不一定有道理却一直存在着,而且是顽强地存在着,一代又一代地修正着子孙们的行为。
记得小时候常常因为做错事而挨家长的训。最常见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没有守规矩。比如见了客人不打招呼;进门没有和长辈打招呼,出门前没有和长辈道别;在大街上遇到熟人没有说话;再比如吃饭时,没有等大人允许就动筷子,陪客人吃饭时,没等客人吃饱先放下筷子等等。后来渐渐明白了:酒桌上要让客人先入座;敬酒时,自己的酒杯一定要低;而且敬酒时一定要两手捧杯,一定要将自己的杯子碰客人杯子的下沿才算是尊敬。
严格的家教,加上从小的耳闻目染还真起了作用。后来,无论是求学还是以后上班工作,在处理同学、师生、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时,这些老规矩还真起了不少的作用。它让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努力,学会了谦逊。再往后就是我用这些从小学来的规矩继续教育自己的孩子,这大概也算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吧。
而今,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得的确是太快,许多好的东西不经意间就丢了,而且丢得有些让人莫名其妙。而我们眼前这个色彩缤纷、光怪陆离的世界,一夜之间仿佛像决了堤的围堰,沉渣泛起,鱼龙混杂,想保住些好的有用的东西还真得没那么容易。而增加些恶习稍不留神就会习惯成自然,见怪不怪了。古人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还是很有道理的。积累善行如同登山,需要一步一个台阶,长期坚持努力,才可能看到山顶那绮丽的风景。而纵容恶行就如同雪崩,瞬间就会山崩地裂,一发不可收拾。
然而,大运河畔却有这样一群人,操守着千百年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他们诚实,他们守信,他们勤劳,他们敬业。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汗水精心酿造着“古贝春”酒,古贝春也终于从小到大,逐渐走出山东,走向全国,成为全国老百姓心中的名牌。更难能可贵的是,1996年,年仅31岁的周晓峰出任古贝春集团总公司总经理,他在继承“老规矩”中有创新,更有发展。他大胆进行古贝春酒的酿造技术革命,果断决定与中国酒业大鳄“五粮液”联姻,开展技术合作,产品质量得以突飞猛进。随着古贝春嫁接五粮液新工艺、新技术的成功,“五星级古贝春”、“百年老窖”、“国蕴”等系列白酒相继问世,并在全国摘金夺银,“古贝春”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而今的古贝春正以它独有的文化底蕴,迅速发展壮大,遍地开花,形成了立足齐鲁、辐射全国之势,并获得“千年大运河,万家古贝春”之美誉。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孟子说,鲁班虽为好木匠,没有尺子和圆规也没有办法画出方形和圆形,也就做不出好作品。继而我想,今天古贝春酒之所以畅销全国,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名牌,它的成功除了爽口甘洌的大运河水这种先天条件之外,最重要的原因一定就是古贝春人在创业之初直到今天,仍严格恪守着老祖先千百年来遗留下的老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