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公司企管办  发布日期:2015-03-06

偶然翻书,被一首小诗吸引了:父亲老了/站在那里/像一小截地基倾斜的土墙/……父亲对我的态度越来越像个孩子/我和父亲说话/父亲总是一个劲地点头/一时领会不出我的意思/便咧开嘴冲我傻笑…… 在一遍遍的诵读中我不禁感叹,岁月之河如此这样静静地流淌着,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那些记忆中最美好的岁月,也在父亲的额头烙上深深的皱纹。

年轻时的父亲不苟言笑,总是一个人忙忙碌碌。正是父亲这种严肃冷酷的表情,让我们兄妹俩一见到他就会有所顾忌,甚至是畏惧。

五十多岁的父亲,越来越不似我记忆中的样子了。这种变化是从有了我那小侄女开始的,也是从这一刻起,那个严肃沉默的父亲的身影越来越淡了。我知道我应该高兴,为父亲的高兴而高兴,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我时常把它与民间“老孩——小孩”的说法联系在一起:从表象和精神层面看,父亲话语多了、性格开朗了、精神好了,但用亲情这面“透视镜”观察,我才惊恐地发现这是父亲生命衰老的迹象。很长时间,我的内心纠葛在这两种观念的战争中不能自拔。于是,我惶恐不安。一直令我牵念放心不下的父母,是那么令我迫不及待地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因为他们真的老了!很多事情我做得还不够完美的时候,他们却已经步履蹒跚,青丝抽出了银发。

我努力让我的情感回归理性,我才意识到这种“纠葛”的挣扎是徒劳的,我渐渐接受了这种现实。

许是和小侄女在一起时间长了的缘故,父亲越来越像个孩子。学小侄女走路不抬腿,脚蹭着地,发出“嚓嚓”地响声,从屋里听,很难分清是父亲还是我那5岁的小侄女在走路。有时候,饭菜不可口,总得哄着才能多吃点儿;天凉了,让他加件衣服,也总是执拗着不穿,总让母亲像对小侄女那样连哄带骗。听着父亲的欢声笑语,看着他“调皮”的背影,有时我也会醋溜溜的跟母亲抱怨:从不记得父亲何时对我们这样亲近过!

本是家里顶梁柱的父亲,现在却越来越依赖母亲了。每次父亲下班回到家,第一句总是:你妈呢?如果母亲在家,父亲便不再言语,躲到一边自得其乐。而母亲如果不在家,不管有事没事,父亲就会一遍遍打电话询问或是催促,直到把母亲找回来才算完事。为此,母亲总是哭笑不得,也无可奈何。

为了供我和哥哥上学,父亲向来生活节俭,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我和哥哥长大后,家里没有了大额开支,生活不再捉襟见肘,父亲也变得大方了,阔气了。茶余饭后,他经常一个人溜到村口的小超市给小侄女买些零食吃。我还发现,从不吃零食的父亲竟然和小侄女一起,吃起了零食。这个发现让我很惊奇,先前我和哥哥回家时都会买些零食之类的东西给父亲吃,但他从不吃。我和哥哥为此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母亲打圆场说,你爸爸从年轻时就不爱吃零食,哪像你们一个个像馋嘴的猫儿。从父亲拒绝零食到热衷于零食的变化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和生命衰老的无可奈何。

父亲从不吸烟,也不喝酒,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我的父亲确是如此。我来古贝春上班的第一个春节,厂里发了一箱福利酒,我竟然忘了父亲从不喝酒,把它带回了家。怕父亲责怪,我内心忐忑。然而,令我想不到的是吃饭的时候,父亲竟斟了一小杯古贝春酒,一边吃饭一边自得而饮。从此,父亲沾上了“酒瘾”,每天一小盅。看着我满脸的疑惑,母亲说,这都是我那箱福利酒促成的。从那以后,每当厂里发了福利酒我都会第一时间给父亲送回家,有时还得额外买两瓶添补才不至于“青黄不接”。母亲还告诉我,父亲不仅自己喝,有时也会送给亲戚朋友一起品尝,逢人便说:这酒好喝啊,闺女公司发的福利,大家都尝尝……

思绪贴着指尖飞满荧屏,思念伴着文字溢满心灵。此时,我的心早已飞到父亲身边,思绪也回到生我养我的家,回到我成长的每一段路程父母陪伴的日子。我不禁想起了那首极流行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啊,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我仿佛看见父亲忙碌的身影,仿佛感受到我趴在父亲那暖暖的背上睡着了的感觉,我似乎看见风烛残年的老爸老妈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神,在这样的夜晚,又增添了多少无限的期盼啊!时间啊!你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