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公司设备中心 发布日期:2015-03-06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农民工骑摩托车返乡过年的广告:几十辆摩托车,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人人裹成粽子,只露出两个小眼睛。成群结队,浩浩荡荡,载着老婆孩子,行驶在回家的路上——只为回家过年。
有了二人世界式的小家,那不算家。家是生你养你的地方,家是儿时的记忆,家是父母双亲。所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对于在外的游子,“过年”就意味着回家,意味着团聚。只有这个生你养你的地方,才是过年的终点站。路再长,火车票再难买,也阻挡不住我们回家过年的步伐。
进了腊月门,过年的氛围就逐渐浓厚起来。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年货红红火火地摆满货架。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手里拎着大兜小包。游子思乡,回家过年的心开始雀跃。早早地关注订票信息,火车票代售点还没营业,门前就排起了长龙。实在买不到票,那也难不倒要回家过年的心。火车不行,就考虑汽车,赶不上汽车,还有摩托车……无论哪种方式,只要踏上回家的路,家门就在眼前了。
每近年关,就会想起小时候家里过年的情景。喝过腊八粥后,父母便开始忙活起来。父亲常带着我赶年集。今天赶年集割肉,下一个集就要买纸,再一个年集还得买鞭。亲朋好友见面的招呼语也换成了:“年货准备全了吗?”赶一两次年集,年货是备不全的。进了腊月门,父亲逢集必赶。等到年三十时,发现还有一两样没买,再赶一年中最后一个集。母亲更忙,天天围着锅台转。一锅锅热气腾腾的大馒头,一笼笼黄澄澄的年糕,一屉屉白胖胖的牛肉馅包子,排满了西屋。灶上的火熊熊地烧好多天,土炕上的被子都得卷起来,怕炕烧得太热把被子烤焦。晚上睡觉时,一家人都不敢争炕头。炕太热了,人躺在上面翻来覆去睡不着,像烙饼一样,一直折腾到下半夜,温度降下来,才能入眠。最爱母亲炖肉那天。猪头、猪蹄,还有大块的猪肉,在大铁锅里咕嘟咕嘟地炖上两三个小时。煮熟后,把它们放在铁篦子上,下面放一把红糖,灶膛里加一把火。等上几分钟,香喷喷的薰肉味就出来了。刚出锅的薰猪肉真好吃,油汪汪,透着一股烟薰的香味,还带着一丝丝的甜味。母亲让我一饱口福后,就把肉整齐地码放在一个瓷缸里,贮存在南墙根的雪堆里,等到过年时待客用。趁父母不备,我经常偷两块出来,打打牙祭。
工作后,公司离老家近,我再也不用为火车票发愁。年年都回老家过年。可每年父母过得都不舒心。他们都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天天盼着享受儿孙绕膝之乐。我参加工作五年多了,也没讨到媳妇。过年时,看着别人家儿孙满堂,二老就眼馋。
幸喜,我在三十岁时,结束了单身。终于让父母抱上了孙子。二老的眉头彻底舒展开来。去年,因为妻子坐月子,一家人也没能回家过年。今年过年,母亲很早就兴致勃勃地做准备。“——今年,可得痛痛快快地过个舒心年,让亲朋好友都来瞧瞧我的大孙子。”
过年时,亲朋好友得高高兴兴地喝几杯。那就少不了我们的古贝春。大家都知道我在古贝春工作,拜年问候也变成了:“酒准备好了吗?”父母今年兴致高,让我早打算。我和妻子发的福利酒不够喝的,所以,我早和几个好友敲定,让他们每人匀给我一箱。
过年了,领着妻子,抱着儿子,带上古贝春酒,回家过年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