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酒柜儿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古贝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15-05-04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在垂柳新枝的摇曳中如期而至,我怀着虔诚的心情给爷爷上坟。我怀念爷爷,在记忆中爷爷最疼爱我,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后来由于心脏病,爷爷早早就离开了我,留下的遗物中我只留了个酒柜儿,油亮亮的有两层,下面有两扇小门,上面开始时挂了个布帘儿。酒柜儿是爷爷亲手做的,当时在我家也算是一件精致的物件,直到后来,上面的布帘才换成左右推拉的两块玻璃,里面的东西便可一目了然了。
爷爷那代人生活很艰苦,吃饭就是个大问题。多亏爷爷有把瓦工的好手艺,那时候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奶奶给人看自行车,一到赶大集的日子,奶奶便忙得焦头烂额,这才勉强维持生活。日子虽说穷点儿,但有滋有味儿。劳累之余,爷爷总爱喝点小酒解乏。那时候最常见的是瓜干制的散白酒,一股苦地瓜味儿,当时七角一斤,都叫“苦老七”,比九(酒)次。味道不咋的,酒劲儿却很大。
那时供销社离我家十多里路,交通又不方便,赶集上店除了少量的自行车外大都是步行,每逢赶集的时候,爷爷便让人从集镇上捎些散酒来,然后整齐地摆在酒柜儿里,慢慢地享用。
当我长大后,给爷爷打酒成了我的唯一趣事。每到星期六的下午,我便背上书包,里面放着几个还有余味的酒瓶到镇上打酒。供销社的柜台前是一个中年妇女,每次都板着脸,好像总该她点什么似的。我把酒瓶递给她,然后眼睛直盯着她手中的竹制酒提,只见她掀开缸盖儿,迅速将酒提按进酒缸,听到“咕咚”一声,就迅速提起,将冒着泡沫的酒滴滴答答地倒进漏斗中,在酒瓶中又泛起一串泡沫。我塞上瓶塞,小心地把酒放到书包里。每次打完酒余下的小钱我都买几块糖,一路含着,甜滋滋地回家。
其实供销社柜台后的货架上有成瓶的酒,当时叫原瓶酒。我不知道瓶中的酒和散酒的滋味是否一样,但我知道我们家是买不起的,我暗下决心,等我挣了钱,我一定买一瓶,叫爷爷也尝尝。
有一年中秋节,我发现酒柜儿里整齐的散酒瓶中,多了两瓶古贝春,三角瓶的,同其它酒瓶放在一起很显眼,原来是爷爷给人家盖房时,东家送给他的,说是好酒,让他自己喝。可爷爷舍不得,依旧喝着他的“苦老七”。那两瓶酒一直摆在酒柜儿的显眼处,特别馋人。
直到那年春节,家里亲朋满座,爷爷才让我从酒柜儿里拿出一瓶打开,喜洋洋的气氛里飘满酒香,人们一个劲儿地夸这酒好,爷爷泛着红润的脸上溢满了满足。
自从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我家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全家的劝说下,爷爷告别了散酒时代,平日里喝的和酒柜儿里摆的都是成瓶的酒,有沧州白酒,景芝白干,有买的,也有爷爷给人帮忙后人家送的,只有两瓶三角瓶的古贝春是我用自己的压岁钱给爷爷买的,那是爷爷最爱喝的酒。
爷爷去世后,我把酒柜儿放到我的新家,又将他的遗像放在酒柜儿上,我每年都会买两瓶好酒放在里面。自从我到古贝春公司上班后,摆在酒柜儿里的全是古贝春。清明节又到了,我又把两瓶古贝春酒放在里面,让浓郁的酒香永远和爷爷相伴,祝愿爷爷在那遥远的天国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