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4
中国经济网专访古贝春董事长周晓峰
文化是企业的支点,建设现代企业文化,不仅是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近日,在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中国酒道专家委员会主办,山东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酒道研究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峰接受了中国经济网山东频道专访时如实说。
创新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据介绍,作为一家老牌白酒企业,古贝春集团经过近60年发展,已成为全国纯粮食酒重点生产厂家,长江以北最大的五粮生产基地。古贝春在快速稳健发展的同时,努力把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与酒文化的塑造与传播结合起来。
关于企业文化如何切实推进企业发展?他认为,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就没有发展动力,古贝春坚持用文化打造品牌,而“创新”是古贝春企业文化的核心,古贝春的企业文化建设也由此开始。
近几年,古贝春集中各方的智慧,在实施白酒扩产过程中,开辟了职工健身场所、绿化带、果园、五粮试验田、相继修建了“职工书屋”、“古贝春湖水上文化长廊”。投资1500多万元建起了鲁酒第一家酒文化馆;在新厂区的正北面,修建集旅游景观、美酒储藏、名人墨宝于一体酒仙山,在厂区新干道新建了宽4米,长800多米诗酒大道,设立了40尊酒星雕塑,修建了30米长的“地下画廊”;雕刻着由多位书法家书写的从先秦至现代的与酒有关的520多首名诗佳句;在原有文化长廊的基础上,新建的诗酒长廊镌刻了30首历代文人名士在古贝春留下的与酒有关的著名诗篇。
他说,在发展进程中,古贝春继承和弘扬当地传统酿酒技艺,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在将古贝春集团打造成为长江以北最大五粮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的同时,也将企业文化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不仅展现诗与酒的完美结合,显示中国酒文化的无穷魅力;还通过一系列软硬件的建设,丰富与拓展了酒文化内涵,构建了一个酒文化与企业建设和谐统一的文化园区。目前,古贝春工业园已成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酒文化名星企业。
依托文化奠定质量基础
古贝春不仅用文化打造产品品牌,也依托文化来奠定质量基础。
周晓峰说,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古贝春的企业文化中充分体现了质量观念,比如企业宗旨的第一条就是:质量第一。在生产车间,“质量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的标语随处可见。最后把质量标准体现在规章制度中,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为使企业文化发扬光大,企业管理注重细节人性化管理,以便争取到更多的人才。市场经济背景下,一切竞争都可以归结为人才的竞争。为了使企业拥有更多的人才,古贝春公司先是开展活动发现人才,比如古贝春酒文化馆的讲解员和厂报的编辑人员就是通过演讲比赛选拔出来的。它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员工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在企业内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古贝春集团也充分利用文化媒体吸引人才。以文化媒介为纽带,公司拥有四十左右的写作队伍,有近二十位通讯员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处女作,有的获得了各种文化奖励,有的加入了省作协,还出版了个人作品集。
文化软实力提升企业硬实力
古贝春公司始终以文化软实力提升企业硬实力,强抓销售龙头地位不放松,以科研为后盾,坚持自主研发,诚信经营,与各界朋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创新思维,不断拓展市场网络,使销售业绩连续十余年均保持了较快的速度递增,为公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不竭的动力。
“企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对社会有所贡献”这是周晓峰经常说的一句话。这是古贝春与社会和谐发展、长期共存的体现,也是古贝春人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集中展示。1998年,长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水灾;2003年,全国爆发“非典”疫情;2008年,四川发生汶川大地震;2010年,西南五省发生严重旱灾;这些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古贝春人慷慨解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自2002年至今,古贝春已举办了八届酒文化节,中国演艺界40多位明星竞相登台献艺。在今年8月的酒文化节上,还首次举办了隆重的“封坛大典”,以感恩为主题,高扬和谐的主旋律,提出了“做良心酒”的口号,在行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一些客商这样评价,“我们看到了企业实力和文化底蕴,跟这样的企业打交道,心里踏实。”
目前,古贝春正在进一步扩大主业、多元发展。周晓峰表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已经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而企业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走在文化建设的前列,古贝春将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会议精神为指南针,加大发展力度,继续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