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3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进了腊月门,农历春节也进入倒计时。老公、儿子过年的热情极高,表现最为活跃。刚过了“腊八”,老公走亲访友、年货大采集也“拉开序幕”。他选了一个不太忙的大晴天,备足礼品,开车转了一大圈。要过年了,在姑、姨、舅、伯面前,作为晚辈总得露个面,聊表孝心。虽然现在通讯设施配备齐全,一个电话过去,沟通很方便,但老公是个仔细人,事事仍不放心,隔三岔五便往老家跑。于是,他今天买牛肉、羊排,明天买花生、瓜子,后天买烟花、鞭炮,再后天买青菜,今冬不知为啥,青菜贵得令人咋舌。贵贱都得买,过年嘛,奢侈点。再再后天买糕点、水果……总之一天不过年,就总有买不尽的东西。烟酒糖茶,酒绝对不用买,我作为一个“古贝春人”,一定满足需求。买的这些东西老公抽空送回老家,我让他给老人家捎话,今年别蒸花糕,炸带鱼、藕合,炖肉了。我们平常也吃,怕累着公公、婆婆,但老人就是不听,好像不制备这些东西,就不像过年,看看西屋一盆盆放得满满当当,可能他们看着心里觉得踏实、满足。
每年我都是年货大采集的旁观者,作为一名一线灌装女工,一到冬季特别快到春节,车间经常加班加点灌装,根本无暇顾及家里。好在他爷俩放假早,家里家外勿需挂念,无后顾之忧。看着爷俩打扫室内卫生、洗衣服、理发……忙得不亦乐乎,不管做得好与坏,我暂无挑剔的发言权。盼着,盼着,我终于放假了,稍微收拾一下,年三十一大早,大包小裹往车上搬,快快回老家。包内其实就是衣物,孩子的被褥,年年如此习惯了。按说买车好几年了,大可不必这样,老家不太远晚上可以回来,但老公说,他是大哥,陪老人守岁、唠唠家常是应该的。因为在他心里“陪伴”是最大的孝。平生修得随缘性,粗茶淡饭也知足。我入乡随俗,恭敬不如从命。
年三十上午和小叔一家先后到老家。我和弟媳“摩拳擦掌”,马上进入备战状态,在堂屋摆上砧板,搬马扎对面而坐,一人一把菜刀“闹革命”一般。妯娌俩相视一笑:“又过年了,一剁白菜,一吃饺子,又一年,又长一岁,唉,好快!”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俩不免感慨万千,年年过年年年过,我结婚都20年了,婆婆家的砧板都换了好几个了,“剁白菜”已是我妯娌俩每年的“必修课”。这边婆婆忙着挂族谱、摆贡品,那边老公、孩子们忙着贴福字、对联,从大门到影壁墙再到正屋再到东西偏房,再挂上古贝春红灯笼,院内院外顿时添了许多喜庆,年味出来了,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年三十的午饭可要早吃。我家吃的萝卜羊排,给男士切几个凉碟,小酌一杯,公公拿出两瓶珍藏酒:一瓶酱香茅台酒,一瓶浓香古贝春十五年陈酿。老公硬说茅台不真,还是喝古贝春放心。爷仨都不是善饮健谈之人,浅酌慢饮,伴随酒精的渗透,话也慢慢多起来,谈一谈这一年的工作、孩子的学习,平时都忙生活,现在终于有时间平心静气地闲聊。我们女人吃完刷洗完毕,进行下一项包饺子。
婆婆今年又买了一个大的新竹子面板,免得人多坐不下。面板很平整光滑,我们妯娌俩“铺好摊”,一个揉面切剂子,一个擀面皮,婆婆包饺子,按部就班。今年包饺子倒是安静了许多,往年家中的“三小只”不是抢擀面杖就是抢马扎,很让人闹心。今年只因老公给老家安了网线,孩子们看手机玩电脑,一“网”情深了。过年了,随他们去吧!我们也落个眼前耳根暂时清净。婆婆今年放话,饺子可别包太多,吃不下,但荤的、素的包起来,六、七盖帘出去了,又多了,大吃大有吧。
饺子刚包完,天也蒙蒙黑了,县城的二哥、三哥以及村里同族都过来“请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大小老爷们拿着香、鞭炮、烧纸,浩浩荡荡出发了。我们忙向大锅添水,婆婆点火,“爷爷奶奶”请来,饺子也煮熟了。饺子好香!好长时间不吃,真美味。吃完饺子,赶快收拾干净,静静等着“春晚”,抢红包,发微信,看节目,吃水果,说说笑笑,等着午夜的钟声。当雨点般的鞭炮声汇成海洋时,一家人也该休息了,明天还要早起,儿子真是猴精神,定的四点半的闹铃!
初一五点就吃完饺子,睡眼惺忪,村内同族开始拜年了,几家近门互拜后,问暖寒暄,聊聊家长里短,也很快消停下来,下午本想小憩一会,可还要包饺子,明天“送爷爷奶奶” 吃。好累啊!
初二又起了一个大早,送走爷爷奶奶,收贡品,打扫里外卫生,收拾利落,村外的亲戚来拜年了,你来我往,叙旧聊天,多日或多年不见,十分想念……现在村里还沿袭拜年磕头的“陈风陋习”。记得孩子的老奶奶在世时,她早早吃完饺子,脱鞋上炕靠近窗户“正襟危坐”,看来拜年的,别的事她有可能淡忘了,但谁没来拜年,她却记得一清二楚,往往让我们哭笑不得。
其实中国年就是朋友相聚、亲人团圆、联络感情的纽带,又长一岁的见证。不是常说“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草窝”,不管回老家的路多远、多艰辛,一定要回去团聚,这样心灵才会找到归宿。不管过年是什么,总之,又一个安静、祥和、平安、团圆的年过去了,而且其乐融融。快上班了,打道回府,其实累也好、烦也好,年照样过,万般滋味尽在不言中,中国年中国味,我想人们过的就是这个原汁原味。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