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贝春集团

清明时节酒飘香

2016-05-03

清明节到了。

伯父去世第二年了,在天津上班的大哥——伯父家的长子打来电话,说是清明节回家扫墓,希望和家人、亲戚们聚一聚。于是,大家商定好,清明节当天在老家镇上的饭店里相聚。

中午时分,公公、婆婆、二姑、二姑父、小姑、伯父家的大哥、二哥、二嫂,还有我们一家准时赶到饭店。大家问好寒暄,好不热闹。一会儿菜就上齐了,大哥打开古贝春“白板”,给老人们斟酒。顿时,一股浓香喷涌而出,满屋飘香。我每天在灌装车间,怎么不曾感觉古贝春酒有这样香呢?真是久居芝兰之室,不觉其香。天天在酒厂上班,闻到酒香,对酒香味儿反而不敏感了。难怪在下班后,上街买东西时,人们都说你一定在酒厂上班,一身酒香,都不用带名片。

老人们一开始还都浅酌慢饮,几杯酒过后,气氛逐渐浓烈起来。大家追忆往昔,抒发感慨。大哥向老人们敬酒,哽咽着说:“父亲不在了,你们是我最亲近的人。”大家的眼角都红了,流下了眼泪。

伯父的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眼前,伯父是一个和善亲切的老人。在伯父年轻时的照片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俊朗帅气有才气的文化人。记得我刚结婚时,在《古贝春报》上发表了文章,经常会拿给公公、婆婆看。他们不止一次说,你伯父早年也常常写稿。原来,伯父年轻时在乡政府做文书,文章写得好,很有文采。文章经常见诸报端,在当时小有名气。当时伯父有几个喜欢喝酒的朋友,每当他们想要喝酒了,就催着伯父多写稿,多投稿,来了稿酬好请大家吃饭。伯父从来没有让朋友们失望,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给伯父和朋友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婆婆说,那时还是计划经济,物资有限,白酒也不好买,经常让当时在老城农机厂上班的公公去武城酒厂买散酒。后来买武城大曲,再后来买的是八棱、三角古贝春,这在当时也算是奢侈的。我能想象一群年轻人兴高采烈地去小饭馆的情形,在简单的菜肴,浓浓的酒香中积淀深深的友情,度过美好岁月。后来伯父调入卫生局工作,直到退休。他一辈子勤勤恳恳,与人为善。家族中不管谁家有事,他都会帮助;谁家有什么事,也都来找他商量,大家都尊重他,崇敬他。

老人们聊天说到了年龄,座中二姑父年纪最长,但是看上去很年轻。老人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是仍然是满头黑发,脸上一点皱纹都没有。大家争相向他请教起养生之道来。他笑笑说:“我是心情好,退休后养花种草,养狗养鱼,每天都有事儿做。最主要的——”他指了指酒杯说,“是每日三餐都有一杯酒喝。”大家都跟着笑了起来,我们晚辈都祝老人们身体健康。

下午,我们一行人来到墓地,清除杂草,培添新土,祭奠先祖。大哥、二哥他们跪在伯父墓前,点上一支烟,沏上一杯茶,倒上一杯酒,饱含了无尽的哀思……

这是一个缅怀先人、慎终追远的日子,在追思过去的同时,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