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3
眼睛的作用在于发现、洞察世事人性,从中找到为己所用的知识、机会,以便让自己在更高的起点上起步。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的,一个人要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这八个字。对于有志于经商的人来说尤其是这样。
正如我们古贝春老酒坊销售公司经理袁高行一样,虽然现在白酒行业竞争形势非常激烈,但他依然能经营得风生水起。这主要是因为袁经理是个“爱琢磨事儿”的人。
在他当司机的时候,别人卸完货就去休息了,他却在旅馆记笔记:业务员和客户说了什么,客户是个什么脾气的人,他需要哪些品种等等。别人说他是在做无用功,他却不以为然,依旧乐此不疲地深入了解市场和客户情况。2010年公司成立低档酒运营部,在考察人员时,公司领导被袁高行井井有条的思路所打动,当即任命他为低档酒运营部副经理。因为工作出色,后来又被任命为老酒坊销售公司经理。这些年他所负责的业务红红火火,为古贝春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袁经理虽然文化程度没有那么高,但却成绩斐然。我们也常见这样一种对比:一个大学毕业生来到社会上,往往踌躇满志,自以为满腹经纶,可以大有作为。可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却往往士气锐减,甚至变得消沉起来,因为他的实际能力比不上那些早期辍学参加工作的人。早期参加工作的人虽然缺少书本知识,但却富有社会知识,懂得世态人情,而大学生却不懂得社会,在人际关系上处于劣势。所以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走上社会以后,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做个有心人,补上社会知识这一课。
香港首富李嘉诚曾经说过“世情是最大的学问”,李嘉诚先生的人生经历及他的成功经验,足以证明这一点。
李嘉诚由于父亲早逝,14岁就开始辍学打工,在茶楼里当堂倌。茶楼是个浓缩的小社会,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李嘉诚喜欢听茶客谈古论今,散布社会消息。他从这里了解了社会和世界上的许多事情。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在家中、课堂上闻所未闻的;许多说法,都与先父和老师灌输的那一套大相径庭。世界在李嘉诚面前展现了错综复杂、异彩纷呈的一面。李嘉诚的思维不再单纯得如一张白纸。渐渐地,他发现茶楼的客人各具特色,又各有喜好。言谈举止间,有的显得儒雅风流,有的粗俗不堪,有的则默默无语。
于是,在干好自己手头工作的同时,他开始暗暗观察起每个客人来。他首先根据各位茶客的特征,揣测他们的籍贯、年龄、职业、财富、性格等,然后找机会验证。接着他又揣摩顾客的消费心理,看他们喜欢喝什么茶,喜欢什么茶点。后来,李嘉诚对一些常来的茶客的消费需要和消费习惯了如指掌。如谁爱吃虾饺、谁爱吃干蒸烧卖、谁爱吃肠粉加辣椒、什么时候上什么茶点,李嘉诚心中都有一本账。甚至一个陌生人来到店里,李嘉诚也能把他的身份、地位、喜好和性情猜出来。
李嘉诚办事机灵,又真诚待人,赢得了顾客和老板的好评,因此他很快成了一个十分出色的堂倌。就当时而言,李嘉诚训练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本领,主要是为了干好这份得来不易的工作。后来,他这种本领却派上了大用场,成为他了解客户的真实需要,驾驭客户心理的绝招。可以说,若没有这项本领,他绝不可能有后来的辉煌。
命运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你想要什么,命运便会给你提供得到它的条件,只不过,这些条件都是隐密的,需要你去识别,需要你做个有心人。
假如你得到一份看似平常的工作,你总是抱怨与你的人生追求大相径庭的话,那你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你将其作为训练自己的毅力以及培养各种能力的手段,那你将大有收获。其实干什么工作并不重要,关键看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