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贝春集团

师泽如光 虽微致远

2025-11-07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贵人”。他们在不经意间为我们拨开迷雾,指引方向,给予机会,带来光明。在我看来,他们是一群象牙塔外的“老师”,同样值得我去感恩和颂扬。 

      古贝春作为一个酿酒企业,对于传统酿酒技艺的传承而言,每一位老师傅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公司不仅为生产车间里的每位工人提供专业的培训与学习机会,还多年保留着“青蓝工程”——拜师仪式。当一群稚气未脱的年轻人手捧鲜花,在温馨的会议室里,在大众的瞩目下,向师傅们深深地鞠躬的时候,“尊师重教”的企业文化得以具象化表达,古贝春的酿酒技艺与工匠精神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走进手工酿造车间,我们总能听到老师傅们手把手地传授着每一个细节:“装甑时手腕要像这样发力,才能让粮食挥洒薄厚相当,确保蒸汽均匀上升”“凉茬时要掌握好泼水时机,以免影响酒质”“看酒花就能分辨酒质等级,酒花既小又消失的慢,就是好酒”……在老师傅们的悉心教导下,每一位新员工都刻苦钻研、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正是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中,徒弟们得以快速成长,终成代代栋梁。 

      当年仅17岁的张延峰来到古贝春当酿酒工人的时候,由于年龄小,也曾经力不从心。“不怕,咱慢慢来。”师傅关切的话语和温暖的目光令他重新振作。自从进入车间工作,张延峰一直留心着酿酒的操作技巧,一有空就跑到老师傅那里看装甑,看老师傅累了,就自告奋勇替他们一会儿,老师傅也被这小伙子所打动,纷纷将酿酒知识倾囊相授,就这样一来二去他渐渐地摸清了酿酒的门道。 

      作为公司传统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他除了坚守在生产一线指导酿酒工作,让工人随时随地都能学到知识外,每年8月底酿酒开班前,总会对酿酒工人开展培训,将传统酿酒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为公司培养了众多酿酒高手。同时,他不断研究酿酒工艺的革新,先后主持研发省、市级多项科技创新项目,真正做到了酿酒工艺的“守正创新”。 2016年,车间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作为公司文化中心的一员,写作是绕不开的必修课。一天我盯着电脑屏幕半天发愣,张姐在身边鼓励我说:“不知写什么,是你没有素材,从现在开始,先用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作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你记得多了,自然就能写出来了。”从那之后,我便开始了用大白话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慢慢地,我的文学匣子被打开了,虽然里边的藏货并不多,但我却也在绞尽脑汁地往外挤,只为了让所写的文字更加流畅、更加生动。在《古贝春报》通讯员会议上,我结识了许多的文学爱好者,在会上不光学习到了好多写作技巧,有时也会为了一个写作问题而进行辩论,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探索欲再次被点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写作水平有所提升,可以独立地完成上级领导所要求的文字撰写工作。 

      师泽如光,或明或暗,却总能穿透迷雾,指引方向。这份光,或许微弱,却足以让前行的人,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去踏寻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