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也是“妈”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新厂灌装车间  发布日期:2013-06-02

  母亲节到了,身边的同事们争相为婆婆、妈妈选礼物:一件上衣、一双鞋、一个蛋糕……抑或只是一句亲切的问候。礼物可能并不贵重,但礼薄情意重,它是儿媳们的一点心意。在我国除一些传统节日外,西方的“母亲节”是最值得推崇、发扬的,爱老敬老一贯是我公司“倡导四德建设,构建和谐家园”的主旋律,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婆媳关系在现代家庭中永远是最敏感、最尖锐的话题,作为新世纪新时代的儿媳,要怎样和婆婆“和平共处”呢?妈妈常对我说:“人老了,总有改不了的习惯,除不掉的毛病。遇事要互相担待、互相体谅,不要斤斤计较。”我觉得很有道理,你想生活习惯不同、性格迥异的人生活在一起,总需要有“磨合期”的。不用横眉冷对、剑拔弩张,在外面我们尚知“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何况我们和婆婆还是一家人呢。看看身边的同事董淑芹大姐,婆婆因糖尿病左腿截肢,常年卧床,她十几年如一日,打针吃药,侍奉左右;卫生员于丽大姐,公公老年痴呆多年,她精心照料,让他寝食无忧;同事冯景云同公婆多年住在一起,和和睦睦,从没红过脸;员工耿友娟一到冬天,就让公公、婆婆到有暖气的楼上过冬……在灌装车间这个大家庭里,还有很多孝德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反过来讲,如果婆媳长期心存芥蒂,说话深思熟虑,小心翼翼,那我们活得多累。不如把婆婆当亲妈,以一种宽容、感恩的心态来相处,遇事推心置腹,开诚布公。天下父母都一样,婆婆也是含辛茹苦养育你人生的另一半的人,让他上学、结婚、生子,现在有不少婆婆还带孙子、接送孩子,发挥余热。同在一个屋檐下,难免为生活琐事发生摩擦,我们要爱屋及乌,虽然有时婆婆会毫不掩饰对自己的儿子、孙子关怀备至,疼爱有加,丝毫不顾及儿媳的感受,我们也不要生气,大度一点,不是常说母爱是伟大的又是自私的吗?何况她疼的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们应该高兴才对!

  “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发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都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都有老的一天,你的一言一行,将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千万别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老母亲能养六、七个儿子,到老时六、七个儿子却赡养不了一个母亲,致使母亲孤苦无依,寄居他处,生活没有来源,有的还大打出手,对簿公堂。这让老人该有多伤心啊。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动物尚知感恩,何况我们人呢?

  “家和万事兴”,家庭是我们停泊栖息的港湾,家庭的和睦需要婆媳的共同经营、创造。请你别吝啬将宽容、关爱存进家庭这个“情感银行”,因为你将收获利息超高的无尽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