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装七班的领头雁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新厂灌装车间 发布日期:2013-08-31
——记新厂灌装二车间七班班长张红艳
那天不经意间,听到两名女工这样的对话:“你是刚来的?” “嗯。” “在几班?” “七班。” “挺好,去年我来时想去七班,赶上七班不缺人,没去了。” “嗨,在哪个班不一样?都是干流水线上的活。”“你刚来,可能还不知道,人家七班常比别的班工资高。” “为嘛哩?”“班长管理得好,产量高呗。”
七班班长张红艳是个说话做事干脆利落的人,1991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坚守在灌装生产一线上,在灌装车间经过二十多年的千锤百炼,她已从一名灌装车间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
合理用人 一视同仁
张红艳为把本班人员安排好,让大家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工作效率,着实花了不少心思。班里每一个员工的脾气、个性她都了解得一清二楚。谁适合干什么,她都安排得恰如其分。要说起用人的经验,张红艳总有说不完的话:班里的领料员必须要行动麻利、脑子灵活、做事仔细;再比如挑酒工,不但需要眼力好,还要仔细认真,有极强的责任心……
对于一个高效率的团队,单是合理的安排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工作才能保证整个集体的高效运转。灌装车间人员复杂、流动性大,且年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着实不好管理。为让大家心服口服,张红艳总是一碗水端平。比如每到秋收秋种时节,家中有地的员工便要“两头忙”,为让员工公私兼顾,张红艳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每天安排一、两个人歇班,轮流回家干农活。她的姑姑也在七班,家有十几亩地,可是张红艳常常把姑姑安排到最后歇班,但地里的棉花、玉米可不等人,姑姑理解侄女,总是花钱雇人干农活,自己来车间上班。由于张红艳处事公道,不徇私情,大家都能心情舒畅,工作热情特别高涨,工作效率随之也就提高了。
严把质量 注重速度
作为一名班长,张红艳深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内涵,所以她把产品质量当作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来抓。从领料前对各种包装物的甄选到灌装后流水线上成品酒的检验,从酒瓶冲洗到成品酒封箱码垛,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她都要求员工要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范执行。对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勤提醒,让大家提高质量意识,力求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特别是班里生产新品种时,她总是提前让领料员把所有包装领进车间,再重新检验一遍,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最大限度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张红艳还在提高班组产量上积极找窍门、想办法。前几天,七班用的新瓶子有一小部分不干净,不能直接上冲瓶机灌装,但都在池子里洗一遍又太浪费时间。张红艳稍加思索,果断地决定把洗瓶间的铁池子抬到冲瓶机附近,池子里放上水。干净的瓶子放到冲瓶机上,脏瓶子挑出来,放到池子里有专人洗干净再上冲瓶机,这样既保证了质量又保证了班组产量。
狠抓现场 强调安全
张红艳在狠抓产品质量、提高班组产量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现场管理是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为此,从员工的仪表到上下班站队的秩序,从车间各种包装物的摆放到众多设施的清洁、维护,她不仅要求员工严格按照车间制定的《现场管理标准》及《设备设施清洁维护标准》执行,还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执行。在她的带动下,本班员工都能自觉遵守车间的各项管理制度,以饱满的精神、严谨的态度投入工作。
张红艳明白“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道理,为此她时时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每天上班前提醒大家注意生产安全,下班时叮嘱大家注意道路安全。特别是新员工刚来,不熟悉工作环境,张红艳不但安排专人帮扶,还时时亲自“监督”新人的一举一动。有一次,冲瓶段的一名新员工发现一个坏嘴儿的瓶子,她急忙跑过去想用手拿下来,但此时坏瓶子已经被转到了灌装机上卡紧,张红艳见此情景,立即飞奔过来拦住了她——如果灌装机上的坏瓶子破碎扎了手,那可不是一般的小伤。幸亏张红艳练就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的本领,才避免了这一意外的发生。
班长虽是个兵头将尾的“芝麻小官儿”,但干好却不容易。灌装车间的每一位班长,都是经过多年的磨练,才从一名普通的灌装工人,一步一步提升到班长的位置上的。要问他们管理的班组怎么样,车间内墙上那一排排证书、奖状,就是给他们的肯定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