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五月忆春华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武城县作家协会  发布日期:2013-08-31

  今年的“春脖子”短得离谱,刚觉得有了些“阳春三月下扬州”的味道,翻看日历上的节气,却是“立夏”了,是公历的5月5日。哦,白驹过隙,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离开古贝春集团已经14年了。而想起17年前走进古贝春的那个5月,心境又是何其相似?如今5月的古贝春,繁花似锦、风华正茂;而那年5月的古贝春,却刚刚冰雪初融,正苦苦翘首期待春天……

  1996年5月,我经朋友引荐走进古贝春大门时,古贝春正处于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边缘。最终促使我作出选择的,一是这里有着比浓郁酒香更为醇厚的文化,使自幼爱好文学的我向往已久;二是这里刚刚迎来的新当家人周晓峰,原本就是我在商业系统的“老”领导,虽然我们原来一个在新城、一个在老城,相距40华里,他并不认识我,但我早被他的人格魅力和经营才能所折服,自然对古贝春的未来、对自己的未来,报以信心而无忧。何况,那年我28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跟随一位也刚刚年仅32岁、有抱负有才能的“老”领导干事创业,又何尝不是一次难得的人生机遇呢?

  因写作特长,我依然从事文字工作,起初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和秘书,此后相继担当了宣传、人事劳资、团委、政研、《古贝春报》负责人,终至总经理助理,至今还被一些老同事戏称为当时公司“官帽”最多的人。而我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始终认为,所谓的职务抑或“官帽”,无非就是领导的信任和自己的责任。其时,古贝春百废待兴,人才上的匮乏更是首当其冲,从公司领导班子到普通职工,几乎人人都是身兼数职,无论有“官帽”没“官帽”,都像上足了劲的发条般忙碌着,身处这样一个火热的集体,我“累并快乐着”,感觉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

  求生存、谋发展,为使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古贝春走出低谷、再现辉煌,周总带领一班人殚精竭虑,内抓管理、提振士气,外拓市场、寻求出路,作为秘书,我有幸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亲身经历了古贝春破冰萌发的艰难历程。周总是公司里最忙碌的人,只要不出差,他办公室的灯光几乎每天都亮到深夜。所有的会议,几乎都是晚上或者节假日召开,这个不成文的规定,一直坚持到现在。当时的古贝春人,几乎是没有节假日这个概念的,现在人们说的“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法,17年前就已经成为古贝春人的工作常态。

  春天来得愈迟,春潮便愈加汹涌。正如一座沉寂亿万年的火山,一旦喷发,其释放的能量虽神力不可阻挡。这年春天的古贝春,沉寂着、隐忍着,渴望着、蓄积着,寻找着、萌发着……走出去,去江南,学茅台、五粮液;去北京,访酒业泰斗、酿酒大师;去四面八方,会百家同行。请进来,酒业泰斗周恒刚来了,酿酒权威石惟忱来了、赵建华来了,离厂多年的老师傅、老工人也一一被请回来了……春潮涌动,古贝春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果不其然,当又一个五月来临,媒体上便有了“古贝春与五粮液喜结良缘”的消息,作为双方的合作结晶,“五星级古贝春”一经问世,便被周恒刚等酿酒权威大加赞赏,更受到消费者青睐,在市场上势如破竹,一路引领古贝春凯歌高奏,在此后两年的时间里,古贝春销售收入翻着跟斗上升,梅开二度再逢春,冰凝雪润香四海,“千年大运河、万家古贝春”的广告语从此响遍大江南北,至今不衰。这样一段难忘的岁月,我不能不把它记录下来,于是便发自真情地写下了报告文学《古贝春,一个古老而年轻的童话》,被《华夏酒报》连载后,竟吸引了四川、安徽等几个白酒强省的厂家前来一探究竟。

  1999年10月,因工作需要我调离古贝春,但始终挂念故土般关注着古贝春,为古贝春一年一大步、一步一层天的跨越发展欢欣着、鼓舞着,也为自己曾是一名古贝春人骄傲着、自豪着。尤其是近两年来,因我在县里从事宣传文化工作,而古贝春公司又是全县乃至省内外知名的文化名片,便时常因为工作的关系走进古贝春,对古贝春的未了情也愈加炽热。如今的古贝春,已成纳税过亿元的立县企业,一个月的销售收入比我在时的年收入都高,纵是我一直千丝万缕地和古贝春联系着,也不免惊叹这是个奇迹了。可回头想想,这又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周总患有严重的糖尿病,17年前刚进古贝春时就有,如今靠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但一如当初那样豁了命地忙碌着。2011年国庆节期间,著名作家丛维熙、蒋子龙、梁晓声、刘庆邦、叶延滨等一行十多人的中国作家采风团来古贝春公司采风,欢迎宴会上,周总频频举杯向作家们敬酒,诚挚之情溢于言表。文人重性情,作家们纷纷被周总的热情所感染,宴会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可最大的高潮,是被丛维熙称作的“一件扎人眼球的事儿”。事后,老作家情难自禁,在一篇题为《秋日酒歌》的散文中写道:“……我看见酒厂主人周晓峰,撩开衣衫向自己的小腹上在注射什么药剂。经他自白才得知他患有高血糖症,他向腹内注射的是平衡高血糖的胰岛素。真是想象不到,这位让古贝春酒业从蛹变蝶的周老总,不仅敬业到了痴迷的程度,还是个忘我的性情中人——他为了与我们饮个痛快,竟然不顾及他体内的顽症,让我深深感动之余,只好以叩杯起立以示我们的敬意。人好!酒好!……”而作家张者则在《喝酒那些事儿》中写道:“这样一个爱酒如命的人,这样为酒厂卖命的人,不愁古贝春不名扬全国。”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