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把疏狂图一醉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古贝春报编辑部  发布日期:2013-08-31

  在酒仙山下,若是仰望许久,愈发会觉得这山的震撼。莽莽平原之上,突兀此山,硬扎扎地拔地而起,默然安于一隅,栉风沐雨,餐风饮露。

  酒仙山因有这“饮中八仙”而得名,酒仙山脚葱郁松柏之间有八尊雕塑,八尊雕塑极是传神,八人推杯换盏,醉态毕露,放浪形骸,八仙确有其人,有诗为证: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诗中所述八人分别为:贺知章、李进、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和焦遂。无论是上述八人,还是作此诗的杜甫,无一不是好美酒而远名利,寄情山水、闲云野鹤。是酒给予了他们精神寄托,更涤尽了他们内心尘世间的浮华,使其忘却功名利禄的愁苦牵绊,于醉中得以闲适,任赤子之心于醉中神游天外。

  醉酒是精神上一种难以言表的感知状态,饮酒至醉往往有时并不以酒量的大小来决定,饮酒而不醉者,世间罕见,饮酒至醉,往往是饮者有意或无意而致。醉酒的状态是因人而异的,癫狂痴疯者有之,借酒浇愁者有之。但凡因醉酒留史者,若这“饮中八仙”,必定早是“无言谁会凭阑意,望极春愁,拟把疏狂图一醉”了。

醉里挑灯看剑

  在济南的趵突泉公园里,有一处不大却很是别致的院落,院内有座假山,山顶矗立着一个小亭,此亭名曰“淡夕”。我喜欢这小亭的名字,清雅间略带些许哀婉,很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奈和美好,“淡夕”巧妙暗合院落主人当时的心境,暗合那个已江河日下的朝代,更暗合此人难挽大厦将倾的无奈。院落的主人叫辛弃疾,南宋著名的军事将领和爱国词人。

  辛弃疾所在的南宋朝廷早已如秋天枯叶,摇摇欲坠。但还有一大批爱国将领不甘山河破碎,赤诚保国,辛弃疾便是其中一位,但他的爱国热忱却换来罢官贬职的命运,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愤懑令其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终日以酒为伴,于是在一次大醉后,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诗人醉后迈着踉跄的脚步,抓起桌上跳动的灯盏,借着昏黄的烛光,是醉眼朦胧抑或是泪眼朦胧的端详那浮尘遍布的宝剑。他多少次擦拭这宝剑,梦想有一天能听到朝廷的召唤浴血疆场。但他的等待是那样的漫长,当亲眼看到大好河山被一步步地蚕食,他慢慢地绝望了,酒成了精神的唯一寄托,醉酒后他多想能忘却掉苦恼,换来内心的片刻安宁,直至尘埃封存了这宝剑。但他的心未死,直至双鬓的白发丛生,他醉了,望着手中的宝剑只能追忆驰骋疆场的意气风发了。

宋江醉酒吟反诗

  看过多次《水浒传》,我从不认为宋江是个英雄,现代学者解读宋江这个人物的数不胜数,但我认为他更像刘邦,猥琐、狡诈、唯唯诺诺。

  宋江是隐忍的,能隐忍到像条猥琐温驯的狗,虽然他有足以致命的凶残和能力。他又像一头牙尖爪利凶猛的狮子,却能像狗一样摇尾乞怜。能如此隐忍者,纵观历史,与之匹敌的也仅有刘邦等寥寥几人而已。

  能激起诸如宋江这样一个隐忍之人怒火的是什么?能忍自己妻子红杏出墙,能忍面部刺字,发配江州,穷困潦倒而能不思反叛,一如既往地趋炎附势,唯唯诺诺。但是在浔阳的一个酒店,酒醉像是一下便打开了固锁宋江心头的枷锁,完整整地还原了一个最为真实的宋江,他不是狗,是头狮子,是这酒化解了宋江的隐忍。

  宋江招呼店家取来笔墨在酒店的白墙壁上写下《西江月》:自幼曾经攻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纵观宋江一生,即使最后被奸臣设计毒杀,他也再未说出过类似这首《西江月》中狂妄不羁的话,这应是他内心最为真挚的独白吧。
小说《水浒传》中这样描写道: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

  好一个醉酒放浪形骸的宋江。

贵妃醉酒

  女人醉酒能有流传的,除了婉约词人李清照,便是这唐朝的杨贵妃了。

  杨贵妃活得骄奢淫逸,死得凄凄凉凉。

  华清池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奢靡,昭示着一个亘古未有的大唐盛世正渐渐地被埋葬。马嵬坡前,三尺白绫,一代美女香消玉殒,成了王朝覆灭的替罪羊。

  贵妃醉酒,是她奢靡生活的极致表现,也把一个无城府、无智慧、只懂享乐的女人描绘得淋漓尽致。她的安逸、放荡、随性像是要为一个凄凉的结局做出铺垫。贵妃醉酒后,意动神摇,不能自已,那女人醉后别样的美丽更是广为流传。《贵妃醉酒》是梅兰芳大师的经典剧目之一,他所揣度和演绎的贵妃柔情似水、娇柔妩媚,他所吟唱的曲段更是梅派艺术的经典之作,这唱段把贵妃醉酒后的内心世界演绎到了极致。戏曲舞台上,衣着华丽的梅兰芳唱道:“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好一似嫦娥下九重,清清冷落在广寒宫。玉石桥斜倚把栏杆靠,鸳鸯来戏水,金色鲤鱼在水面朝。长空雁雁儿飞,雁儿并飞腾,闻奴的声音落花荫,这景色撩人欲醉不觉来到百花亭。”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同为女人,同为醉酒,李清照的醉是在身心自由中宣泄着喜怒哀怨,是饱尝人世艰辛所感所悟,其心境虽清贫却恣意。但贵妃醉酒却在高墙深宫,饱享富贵荣华实则心早已深陷樊笼。同为女性,一个在清贫中心高气傲,一个在富贵中满腹铅华。同为醉酒,同为真实情感宣泄,一个清新,一个俗媚。

江湖如酒

  武侠小说,我还是比较喜欢金庸的,因为总感觉金庸笔下的人物是真实的,他的江湖是紧扣人间,不荒诞的。

  在金庸先生的江湖里,人生最为完美的男人非郭靖莫属,其次我认为是《天龙八部》中的萧峰。萧峰与郭靖的豁达、品性、义气直至武功是不相上下的,但与郭靖的完美一生相比,萧峰却是在极大的心理矛盾中郁郁而终的。在萧峰的一生中,有一道明显的分界线,那便是他的身份之谜,本为契丹人,父母被汉人所害,为汉人夫妇养大,被汉人师父传授武功,视契丹人为仇人,做得丐帮帮主,抵抗契丹,保家卫国,为汉人所仰慕。继而身世之谜被揭穿,遭人陷害身背欺师灭祖、残害双亲罪名,为汉人所唾弃。

  萧峰的内心是矛盾的,在汉人身上,有恩也有仇。在契丹人身上,有爱也有恨。萧峰是侠,关键在于他的气度,在于他的心有天下,在于其誓死致力于两国间的止戈,免天下生灵遭受涂炭。

  血洗聚贤庄,是《天龙八部》中最为精彩的一笔。

  设计合力诛杀萧峰,是所谓仁义道德的汉人“英雄”的伎俩,地点就在聚贤庄。

  整个剧情发展中,读者在愤懑,唾弃汉人的假仁假义、虚伪做作、步步相逼。读者期待萧峰出手,用赖以成名的降龙十八掌打碎这帮乌合之众的虚伪和丑陋。但萧峰没有,他的豁达和隐忍,任这帮所谓的正人君子、名门正派人士的奚落、挖苦和讥讽。
“萧峰出手呀!”让那掌风催动的龙吟虎啸止住他们无由的聒噪吧!

  萧峰喝酒了,像是醉了,他忘却了禁锢在身上的虚无的侠义道德,忘却了和这帮虚伪之人的友情,忘却了一切压在心中的愤懑与矛盾,用摧枯拉朽般的杀戮,释放出一个英雄该有的快意恩仇。

  在这“饮中八仙”的群雕之前,在夕阳的浅照下,秋风携来阵阵酒香,轻轻摇动青翠松柏,便如流动的时光在这群雕上拂过,追古思今,便也真有与古人同醉的冲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