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古贝春报编辑部 发布日期:2014-06-05
能用一首歌表现毕业情感的,对于80后的我们,应该非那首《相逢是首歌》莫属了: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分别是明天的路,思念是生命的火;相逢是首歌,歌手是你和我,心儿是不变的琴弦,坚定也执着。
多美的歌词!把毕业时人们对青春的留恋、未来的祝福、岁月的感叹糅合得恰到好处。
一年一年毕业季,一届一届毕业生,时间跨入5月,毕业仿佛又如约而至了。最能刻骨铭心的毕业,不是情感懵懂的小学、初中毕业,而是契合在生命中最重要节点上的高中、大学毕业,高中毕业意味着跨入青春,大学毕业宣告着告别青春。
通过丈夫,才知道国家还有个春季高考,那这5月便是职业中专每年的毕业季。时隔十几年,我却仍是沉浸于毕业时的分别难以自拔,内心翻搅着留恋和彷徨,而后潸然泪下。
丈夫的学生高考结束要毕业了,看似冷酷的他变得多愁善感了。记得上届学生毕业的时候,他在自己的微博里写了这样几句话:“同学们,你们走了,但我知道,你从未走出我的视线,更没有走出我的心,你我的相逢,就像一场甜蜜的初恋,短暂快乐后是无尽的烦恼。好想马上结束我们的故事,结束这不成熟的爱恋。可如今你要走了,我却潸然泪下,在你的身边,我已用情太专,所以才在离去的背后,目光留连。”这几句话的下面,是丈夫上届学生长长的评论。
我经历过毕业,却从未读懂过毕业时老师与我们分别的情感,通过丈夫的这条微博,我懂了。虽然丈夫一再强调这看似煽情之作是其跟毕业学生醉酒后瞎编的,还说自己当时大学刚毕业当老师,这只是不成熟的牢骚而已。
学生毕业自发聚餐,戏称“散伙饭”,早已成为毕业约定俗成的节目,这也是我毕业时所经历过的。而今丈夫的学生毕业了,要请丈夫务必到场,学生们生拉硬拽地拉走了丈夫,我也未能幸免,几个女生把我也拽上了。
“我给孩子们拿点东西吧,空手去多不好!”我偷偷地问丈夫。
“是该拿点东西……”丈夫说。
“拿什么好?”我问。
“酒,咱储藏室里的古贝春酒。”丈夫说。
“不好吧,学生能喝酒?”我担心孩子们喝醉出事儿。
“今儿是嘛场合?去吧,我会控制好学生的,让他们点到为止。”
我把春节剩下的一箱古贝春酒全带上了。
丈夫特意嘱咐酒店的服务员换成那种小小的玻璃酒杯儿,给在座的每位学生倒上了浅浅的一点儿,自己却满满地倒上,满屋都是古贝春酒熟悉而醇厚的浓香。
我早就嘱咐过丈夫,跟孩子们告别的时候自己要控制好情绪,不然孩子们的情绪会更激动,哭哭啼啼的让人笑话。
这是我有所体会的。
那年我高中毕业,聚餐到了最后,我的老师喝得有点醉了,他说话时眼圈红红的,我们也跟着哭。老师提议大家唱首歌,当时唱的就是这首《相逢是首歌》,唱着唱着,同学中开始有人抽泣。没等我们唱完,班主任流泪走了,我们嚎啕大哭……
做为学生,我永远忘不了老师那哭红的眼睛,还有我们那留恋的哭泣,那是2001年的毕业季,一晃竟已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丈夫常告诉我,要想当个好老师,观念就得像计算机中的软件一样,必须时刻注意更新换代,用老思想面对新问题,用自己的当年衡量现在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注定会失败。
于是我对今天这次毕业聚餐开始有了期待。
丈夫把那酒杯拿了起来,古贝春酒轻盈地在酒杯中舒缓地荡漾着。
孩子们“刷”地一下站了起来,举起酒杯。
“今天场合特殊,我们破例饮酒,‘把酒话别’这是传统,我敬大家三杯,同学们初次饮酒,浅尝即可。”
我曾鄙夷过丈夫日复一日的早出晚归,为他那帮差学生(职业中专的学生都是因为考不上重点高中,才来上这职业学校的)这般付出本就不值得。
丈夫告诉我,他有位老师曾经那般崇尚其不爱红妆爱武装的一代,跟那时的社会一样鄙夷80后的我们。如今早已步入而立之年,成为社会建设主力的80后,并没有像以前社会预判的那样被蜜罐淹死,社会扛在他们肩头继续飞速地发展着。丈夫说,当你把一个孩子本有的坏习惯无情地揭露出来的时候,其实你无疑扼杀了一个孩子改过自新的机会,你所能做的是让其真正明白错误,随着年龄增大能改正的孩子十之八九。
在我的思索中,丈夫的三杯酒喝完了,学生们拿着酒杯儿纷纷来跟丈夫敬酒,我看到了学生们一如既往的羞涩,却更有自信乐观的谈吐。女学生们没有刻意的拘谨,端着酒杯儿能把对老师所有感激的话语真诚地流露,这是当时的我们不能做到的。
孩子们并没有灌丈夫多少酒,更多是坐到丈夫身边开着玩笑,悉数自己背着老师犯下的小错误,畅想着对未来的打算。
一个孩子偷偷告诉我:“我们都感谢老师当时对我们的不抛弃,我们才没有把自己放弃,无论是从做人上、还是学习上。”
要分别了,孩子们纷纷要求跟丈夫合影,当我帮他们留下最后的合影的时候,所有孩子都笑得很开心,没有一人落泪。
学生们走了,在快乐的氛围中彼此告别祝福,我站在酒店的门口,看着一个个孩子跟丈夫拥抱告别,才从这毕业季中品尝出一点值得伤感的元素。丈夫挥动着手,送走最后一个孩子,扭过头来说了一句:“今儿这风真大,迷着眼睛了。”
学生们走了,丈夫却真似失恋般的魂不守舍,竟有点借酒浇愁的意思了。
我在丈夫微博里开玩笑地写了这样一句话:启古贝春酒数坛,欲用酒香迷客,客不喜酒。酒似落花,客若流水,悲伤若何?题为《赠失意先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天竟有人回复道:叹苍老古河之水,甘为酒殒,酒怎堪用。酒是赤子心,水为老娘泪,盖应悲痛。
丈夫看了后,只回复了一句:希望大家能记住我!
“师恩难忘”的下面,是孩子们打出的一串串“谢谢您,老师”!还有一串串可爱的笑脸符号。
又到了毕业季,家有老师才懂得分别时他们对学生的不舍,所求回报之卑微,想想毕业分别时曾经泪流满面的我们,竟把那句该有的“谢谢”拘谨地埋在了心底。当我不无鄙夷地嘲笑丈夫手机里存满学生发给他的祝福短信时,我竟已不记得一个自己老师的联系方式。我曾在梦中无数次回到毕业分别时的场景,却始终未明白我们还欠缺老师点什么,其实在一个个的毕业季中,在他们年复一年的耕耘中,得到的收获莫不就只有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