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街坊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 发布日期:2010-09-03
酷暑季节,偶得闲暇,便约了三个朋友,带了两瓶古贝春百年老窖,回了一趟老家大崮山。现任村书记王学明,年逾花甲的老书记王学贵,年近六旬的四叔马有水等,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爬山,是此行的主要目的。老家的村名之所以叫大崮山,是因为村子依山而建,村名源于山名。“崮”,是指顶上较平、周围陡峭的山。乡亲们习惯地称崮山为“玉皇山”,因为山顶的玉皇庙古已有之。历史上朝代更迭,战乱频仍,玉皇庙几经损毁与修复。与众多崇山峻岭相比,玉皇山不算高大,但是十分清秀。满山林木葱茏,松柏蓊郁。山门旁边有棵古柏,历经千载沧桑而不朽,身躯伟岸,树冠如云;盘错的树根如苍劲的巨手,深深插入岩石缝隙,木石相握,身心交融;其形神与黄山迎客松颇为相像,成了玉皇山最为醒目的标志。当年山上香火旺盛,带动了山下热闹非凡。茶楼酒肆,旅店商铺,市集庙会,学堂书场,应有尽有。我曾经就读过的小学校园里,至今仍旧保留着一座古庙,尽管已成危房,但是框架结构还没有走形,屋梁彩绘依然栩栩如生,房檐砖雕仍旧精致美观,彰显着先人的智慧和才能。
小时候,我曾经无数次攀爬过玉皇山。山的西侧树多石少,坡势较缓,徒步上山并不费力。阳面虽然陡峭,但有数百级石阶直达山顶。北面则被村民开辟铺就了宽整的石屑路,我们就沿着这条石屑路,轻松地走上山去。脚下所有的山石草木,都让我感到亲切和温暖,那里面隐藏着我幼年的秘密。站在山顶,俯瞰四周,感觉玉皇山似乎没有过去高峻了。与儿时的记忆相比,山下的房屋变矮了,山根旁的校园变小了;村里通了水泥路,平整好走了,但是也好像比过去窄了一些。再一远眺,山南的小河也显得娇弱纤细了;清凌凌的河水中,流淌着我几多的童真童趣呵。王学明书记说:“你觉得山小了,是因为你长大了。”哦,是这意思!周恩来总理就说过,小时候看一座楼很高,长大了再看,就没有那么高了。
陪同我们的三个老街坊,按辈分都是我的叔叔,都是我的世交。我每次回老家,大都会得到他们的盛情款待。下山后,他们又陪我们到田间地头行走。儿时经常戏水玩耍的几处湾坑,有的被填平盖起了房舍;有的几近淤平,杂草丛生。地里的玉米棵子已经有半人高了,不少乡亲正在辛勤劳作,追施化肥。再过不久,青纱帐就会拔地而起了。那时,田园会更加繁华,天空也会更加绚烂。芳草萋萋,山林染翠,蝉鸣蛙叫,野兔飞奔;成群的蜻蜓在低空翩翩起舞,蝈蝈、蛐蛐儿藏在草丛中欢歌。晚间,三三两两的萤火虫,将晃着炫目的萤火棒,去空旷的场院里跳华尔兹。想想这些景象,我的心就会潮湿,就会颤栗。
时近中午,我们走进一处农家菜馆。七荤八素上桌,将带来的古贝春酒开瓶,今天的重头戏开场了。三杯酒下肚,几位老叔连夸古贝春酒好,正如街坊情义,年头愈久,味道愈浓。欢声笑语,觥筹交错,两瓶百年老窖很快见底。大伙喝得还不尽兴,就问菜馆老板,店内是否有古贝春酒。老板娘笑笑,用手一指吧台货架,嗬,各种古贝春酒占据了最醒目的位置。于是,我们又取了两瓶精品古贝春,人人喝得兴高采烈,畅快淋漓,尽兴而归。
这次回去,我没有去看老宅院,怕引起伤感。这个宅院里,居住过我无忧无虑的童年。后来我在外工作,母亲一直随我居住,老家只空留了几间房子。但在我的脑海里,却时常浮现出老家的影子:北屋的红瓦白墙,西屋的黑瓦砖墙,南屋的灰瓦坯墙;院子里茂盛的家槐,清香四溢的椿芽,铁枝艳朵的石榴树;以及后院的小平屋、鸡窝子、地瓜窨子,这些都是我生命履痕的一部分啊!至今院中旮旯里,还堆放着数个二十年前喝空的古贝春酒瓶;那种三棱瓶黑商标,我仍然记忆犹新。门前的胡同里,也飘荡着我儿时的气息。我与那些“发小儿”,在胡同里跳绳、磕拐、跳房子、扇“元宝”、摔“哇呜”,滚爬摸打;一个个老街坊,鲜活的面容仿佛依然在眼前闪现。省吃俭用的相侯爷爷,小脚但长寿的三奶奶,乐善好施的二大爷……这些我念念不忘的老人啊,已经一个跟着一个故去了;而童年时的伙伴也在一个个长了皱纹,渐生华发;与我擦肩而过的,更多的是年轻而陌生的面孔,应该是我们的后生啦。是无情的时间,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也改变了我们的空间视觉,让我们慨叹人生苦短,沧海桑田。
我非常尊重的一位老大哥,仍在胡同里居住,此时他正在生重病住院,不能与我们同乐。临走时,我从酒店买了两瓶古贝春酒,委托马四叔捎给大哥,意在借古贝春的吉祥,祝福好人平安。千年街坊,万年邻居。无论时空如何变幻,我都不可能忘记故乡,忘记那些给我的心灵留下深刻烙印的人们!
(济南市长清区国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