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贝春来早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古贝春报编辑部  发布日期:2011-04-02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飘然而至的暑气倏地就漫过辽阔的华北平原,带着满身浮躁折腾一阵,而后撒丫子撤回,代之以纯净清凉的秋季。秋初的早晨清爽怡人,初升的太阳被挂满枣儿的枝杈撕扯成丝丝光线,铺挂在白花花的土墙上,显示出一种农家特有的温柔色彩。

  鸡鸣,犬吠,充斥乡村大街小巷的吆喝声,把宁静的乡村清晨摇动得更加安然祥和,枣子甜香,炊烟阵阵,把密布的乡村小院酝酿得朴实而悠长。

  高音喇叭声突起,高亢泼辣地吹奏着那支《百鸟朝凤》,把这华北边陲的无名小村搅拌得如同翻腾的菜粥。庄户人伸长疑惑的脖颈,猜测着,疑惑着。但很快,便有人奔走相告。

  “柱子的闺女考上大学了!还是什么本科!”

  庄户人还是疑惑,是更深的疑惑,是真是假?

  村里最有学问的六爷,立即带上老花镜,翻开那本早已泛黄且边角破损的《黄帝宅经》,捋着花白的胡须,眉头紧锁地一页一页翻看,终于六爷裂嘴一笑,得出了结论:柱子的小院是风水宝地。仿佛瞬间,柱子那被全村人鄙夷的破歪的土房,神秘地成了人人羡慕的阳光吉宅。

  柱子的酒,喝得辛辣而豪情,也喝歪了久未登门的村长,乡长。

  酒光中的闺女淡然而出脱,望着灶间的火苗出神。墙上粘贴的是她临摹的《古贝春赞》,舒同的字体依旧虚与逶迤。

  “大喜,全村、全公社的大喜,穷窝窝里出凤凰。”

  “是啥呀?是观念,无关风水!”柱子的话铿然有声。

  柱子爱酒,为解除酸涩生活的愁闷。

  闺女打小好动,总会把酒瓶上的标签仔细揭下,用手比划,烫金舒体“古贝春赞”潇洒飘逸,她如同学画,竟能模仿得惟妙惟肖。

  闺女好奇,仰头便问这四字读音,柱子愕然,不停否定自己的读音,他这才发现,自己喝了十几年的酒竟连名字都不能准确读出。

  问乡邻,问亲戚,就这四字读音几乎让全村愕然,继而沉思。

   柱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让孩子上学,让一个丫头上学!

  这是一个让全村人愕然的壮举!

  当闺女能潇洒地模仿舒同的“古贝春赞”,并能解读古贝来源时,当闺女把瓶腹那看似豆芽曲拐的《古贝春赞》流利读出,并能像先生般娓娓道来时,柱子觉得这古贝美酒入肚,股股幽香沁入心脾。

  古贝之地,春来暑往,理念之变,却出于须臾。

  当今乡村的孩子,很小就能熟练吟出那首《古贝春赞》,村北那歪斜的土屋,春来早时,总会梨香阵阵,而今人去花犹在,诗情永驻。
         嘉樽古宴诗兰陵
         晶盅今席话武城
         醇香甘洌神州誉
         古贝之春运水中

  十几年乡村巨变,十几年岁月变迁,但古贝美酒依旧香溢万家。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