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贝春”随感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中国作协采风团 发布日期:2012-03-02
1
我父亲平素不善饮酒。不善,当然不等于不喜欢,他其实时常小酌,当然是有别人在的时候。进入老年,父亲的酒似乎勤了,爱了,虽然还是一贯地不善饮。我最初记下“古贝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的父亲,平日里,他的酒主要就是古贝春,他会买一些存着,两瓶,三瓶,一箱,两箱。这酒,是在家里招待客人的,招待那些我父亲喜欢的旧友和亲朋。家里当然还有别的酒,甚至显得更为“高档”的——春节回家,有亲友串门,留餐,父亲让我们张罗了一桌好菜,而酒,则是古贝春,“在后面房间里,柜子里。”
我拿了另外的酒。而父亲坚持,换了,喝古贝春。我说,你干吗总喝它啊,我拿出的这种酒,名气更大,档位更高,当然价格也更贵——而父亲的答案是,习惯了,喜欢那个味道。
习惯了。父亲的话依然平常,他一向如此,我也习惯着他的这种平常,他几乎从来不用具有强烈色彩的词,他不善于表达,包括对我们的爱和挂念——在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这个“习惯了”里面有着包含,更多的包含,仿若是一种禅语:之所以能够成为习惯,是因为有种内在的喜欢,而这种喜欢,慢慢地渗入到骨子里去了;之所以成为习惯,也是出于一种信任,所以才会坚持。这个“习惯了”里面,还有小小的温暖,它来自酒,也来自酒背后的蕴含。
所以,和“古贝春”,有了亲切。在我来到古贝春酒厂的时候,我和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父亲喜欢你们的酒。它很平常,像我父亲很不张扬的那句“习惯了”——但,它的里面其实含着亲切和褒奖。
2
我想说封坛大典。很遗憾,封坛大典的时候我未在现场,见到这个大典是在古贝春集团为我们播放的录像中:我当然不会赞扬什么什么盛况,我对盛况一直缺少热情,我想说的是,在那则录像中,我看到了仪式和郑重,也看到了对时间和未来的“负责”。
酒,被装进了坛中。然后是红绸包裹,然后是,作为古贝春集团董事长的周晓峰亲自封上了酒坛,由那些英俊高大的壮年小伙将它们送进专门的酒窖——在录像中,我看到整个过程强烈的仪式感,也看到平日极为豪放的周晓峰先生脸上挂着特殊的凝重,他做得一丝不苟。
我是突然间被打动的,被那种郑重的仪式。
是的,如果没有这个仪式,酒,依然可以被贮藏,它不会因为“仪式”而变得更为甜美,更为香醇;如果没有这个仪式,酒,也不会因此少一坛,也不会因此多一坛……如果没有这个仪式,那些已经酿好的酒,也一定会窖藏在它现在的位置,同样不会多也不会少。那,仪式何用,打动从何而来?
我从这份精心的、郑重的仪式中,看到的是他们对自己酿造的精心和郑重,对自己酿造的深厚的爱。于此,仪式便不再仅仅是仪式,它成为了内容,成为了承诺的一部分,成为了责任的一部分,成为了珍视的一部分。
在当下,在袪魅的旗帜下,我们在极尽可能地嘲笑仪式和仪式感,它的后果却往往是:在撕裂某些的伪的同时也破坏掉了仪式中的崇高和敬重,使我们不再信任仪式,进而变得虚无,对一切都不信任——进而,我们也忘记了对自己所做事业的自珍。我相信,这个封坛大典绝非仅仅是某种广告宣传,在这个背后,它还有全体酒厂员工对酒的珍惜和责任承诺,它通过这样的仪式告诉世人也同时在提示自己:我付出了精心,它值得如此郑重,它值得珍藏。
酒,在这里,变成了与每一位员工尤其是领导者休戚相关的事业。而不仅是简单的商品或商业行为。通过仪式。
3
此时再来说酒。我把它放在最后。
或许是遗传,我一直也不善于饮酒,这点儿和我父亲相似;不善饮不等于不饮,不爱饮,这点儿,又和我父亲一样。
今年,有幸应邀来到武城古贝春集团参观,而古贝春集团的诸位领导自也拿出他们各类佳酿热情款待。
据介绍,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1952年建厂,公司现有员工2300余人,总资产9亿元,年生产优质白酒能力80000吨,是全国纯粮食酒重点生产厂家之一。下辖新城酒厂、老城酒厂及热电有限公司、生物科技公司、环保建材公司等经营机构。主导产品“古贝春”酒,2005年在全国众多名酒品牌中脱颖而出,38度、52度古贝春分别荣获全国浓香型白酒质量鉴评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同年底“古贝春”商标荣膺中国驰名商标。古贝春系列产品还先后摘得中国公认名牌、中国历史文化名酒、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区域优势品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中国白酒产业十大著名品牌等荣誉称号。2006年古贝春酒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指定为特供酒,2007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批准使用“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
因为不善饮,所以时常会醉,所以在最初的时候小有担心,不敢多饮,然而那酒之香,之醇,之美,之润,之烈,却让我忍不住一杯,一杯,一杯……很快,我就有了微醺感,然而却难控酒香之诱惑,便借敬酒之机又多饮了几杯。豪迈、直朴的周晓峰董事长把晚宴的气氛带动得极为热烈,这热烈中自然有豪饮,于是我又……那一宴,我喝了大约三种古贝春,大约,也比平日喝了多一倍的酒。当然有了醉意,有了飘然,却没有平日的头痛和胃里的难受。晚上,和几个好友聊天,一直聊到深夜——因为古贝春的酒兴,我们谈得兴味盎然,话题中,当然也少不了对古贝春酒和古贝春酒业的赞叹。
第二日醒来,我没有感觉到任何因酒醉而导致的不适,要知道,那晚的“豪饮”超我平日太多,要知道,我每次大醉多会引发头痛胃痛,第二天至少半天的时间没有精神——没有,那些不适真的没有,它甚至让我怀疑我昨晚是否真的喝了那么多的酒:若不是,房间里还有淡淡的酒香的话。
真的是好酒。真的是,应当习惯了的好酒。我理解了我父亲的习惯,这习惯里的信任和爱。于是,欣然,我在纸上写下:武城夜宴古贝春,话酒言诗语意醇。主人爽直客贪杯,佳酿留香未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