蘸生活五味 写人间百情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7-03
《宝生说酒》序一
蘸生活五味 写人间百情
我和尹宝生同志都有幸担任古贝春集团的文化顾问,虽见面很少,却心仪已久。兼之我们都有部队工作的经历,相互间便更多了亲近之感。无论口传还是目睹,端的知道他是一个性格开朗、豪爽善饮、风趣幽默的人,因此被朋友誉为“不登舞台的幽默家”,他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或笑声朗朗或忍俊不禁。仿佛他有两个大脑在运转,两个舌头在发挥。因此,每次去古贝春集团,都希望见到他,分享他独特的心态带给大家的欢乐。过从渐多,自认为对他相当了解,但当这部厚厚的书稿出现在我面前时,着实感觉到几分意外。真的没想到,宝生同志不仅舌灿莲花、妙语连珠,而且洞明世事、胸藏锦绣,笑声伴着酒香,酿造了人生的大智慧。
宝生同志的这部书稿,以散文、随笔为主体,兼以相声、山东快板等曲艺作品,以及杂文、小小说等,可谓体裁纷呈。尽管这些年来,我除了诗歌,对其他的文学体裁并无过多地涉猎,但还是饶有趣味地读完了整部书稿,而且感慨良多、颇为受益。掩卷回味再三,禁不住说些读后的感想。简单地说,可用“真、善、美”三个字来概括。“真、善、美”虽老生常谈,但这毕竟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根基所在。
首先是“真”。我历来倡导情感写作,并自我要求身体力行。当然,这个“情”必须是“真情”,“感” 也必须是“实感”。我以为,真情实感是文学作品最为可贵的元素,只有如此才能动人心扉,启人心智。“为赋新词强说愁”要不得,虚情假意地糊弄读者更要不得。文如其人,宝生同志这部书稿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真。无论写人状物还是借景抒怀,无论谈古论今还是仰天匍地,也无论亦庄亦谐,皆是有感而发、率性而为,用朴实的文风书写出真性情。比如这段文字:“其实呢,人生活在世上都很忙,只是忙的内容不一样。明星忙绯闻,白领忙休闲,民工忙找活,老板忙赚钱,一般干部忙‘读研’,大点的干部忙争权……而有人可忙可不忙偏偏爱说‘太忙了’,有人因为忙得卑微忙得窝囊死也不说忙。明星说忙意味着人气飙升,老板们说忙说明人家是财源滚滚,领导说忙那是掌握了实权,退下来之后还说忙那大概是因为找不到感觉而虚晃一枪……”(《酒桌上看人忙》);再如:“俗话说得好:顺境干事业,逆境交朋友。当你的事业一帆风顺、如日中天时,肯定是朋友如云、酒场如林,这样的朋友和酒场多是多,但朋友未必知心,酒场也未必舒心。人处逆境则不然,或怀才不遇,或钱权两空,这时交的朋友、参加的酒场应该说是真正的朋友、喝的是真正的酒,品出来的才是真情和酒的醇香。”(《不能没酒和朋友》)。在文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观点和好恶,甚至毫无保留。说就说它个痛快淋漓。比如写到喜欢喝酒:“还喝出了个‘三大’来,即:酒瘾比官瘾大,酒量比饭量大,酒劲比药劲大。”这样的文字人们才爱读爱看爱听,而且入心入脑。
再说说“善”。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曾经提出“文以载道”的主张,意思是说文学作品要发挥社会作用,达到教化的目的。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周敦颐所提倡传播的儒家之“道”有着历史的局限,但文学作品承载人类良心和社会责任的功能,应是作家自觉不变的追求。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文学作品要传递一种正能量,起码也是劝人向善。宝生同志的这部书稿,无论庄重的、诙谐的,还是褒扬的、批评的,甚至是针砭时弊的,无不秉持了这样的认知和追求。宝生同志从军从政几十年,为人正直豁达,阅历丰富,尤其他从县级领导的岗位退下来后,更加超脱的参悟人生、洞察世事,在人生修养、事业追求,乃至日常生活等方面,得出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他将这些闪耀着智慧火花的经验写出来与读者分享,给一些人一些教益,给一些人一点提醒,善莫大焉。他说:“是的,人生常有不如意,但有了幽默感,即能达到怒气难生或化为豁达。心理学家认为,幽默有助于缓解心理紧张,排除不良情绪,‘幽默是生活波涛中的救生圈’。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压力,面对社会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每天都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烦恼或尴尬。如果我们学会用幽默来对待,一定会使难堪、窘迫的局面在笑声中化解。”(《幽默是人生的润滑剂》);再有:“宽容不仅表现为一种胸怀,而且表现为一种睿智;而刻薄不仅表现为一种狭隘,而且表现为一种短视。宽容者让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宽容者像充满温暖的春风,令人亲近;刻薄者像充满杀气的寒风,令人疏远。”(《学会宽容》);又如:“过好小日子最关键的是需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能总是怨这怨那。譬如房价高了,咱就买个平方小点的;工资低,咱就省着点花;爱喝酒,买不起古贝春的百年老窖,咱就买价位较低的五年陈酿;生意不好做,别着急咱就慢慢地挣;发了财的,你也别因富而骄狂,目中无人;没发财的,也别说人家做生意的都不是好东西;当了官的,别到处显摆自己有多大的权力;没当官的,也别故作清高以邻为壑;工作着的人,工资经常地涨,粮食才涨了个一毛两毛的,也别大惊小怪的,想想那些种庄稼的农民,多收个三斗五斗的也不容易……生活给我们够多的了,不能总是不知足,国人开宝马车、住高级别墅、经常出入五星级大酒店的毕竟是少数;想当县官,可毕竟一个县里只有一个县长的位置,天下哪有那么多好事全都该摊到你的身上?”(《有滋味的小日子》);“生活就是这样,有很多人把生活当作一天天的日子来过,重复、单调、乏味;而我却认为应该把日子当作一个个的娱乐‘段子’来过,这样就会轻松、幽默,笑了别人,也乐了自己。我相信,更多的人喜欢这样的生活:不较真,不沮丧,比豁达多一分幽默,比自我多一分自娱。我们不妨把这种生活叫做‘娱乐生活’,或者叫做‘段子生活’。”(《生活不能无娱乐》)……还有诸如《学会喝酒》、《人要会玩》、《上有老下有小是福》、《按揉搓掐击 世间满神医》、《别把得奖太当事》、《说酒》(山东快书)、《酒鬼百态》(相声)、《闲话文身》等等篇什,娓娓道来,用心良苦,循循善诱,话里有话,让人心领神会,回味再三。
最后说说“美”。文学作品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内容与形式需完美统一。仅仅有了真情实感和善意表达不够,还应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宝生同志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比如:“看着月光下葡萄架的影子清清楚楚地印在地上,那些刚刚飘落的葡萄叶子,静静地幽幽地躺在那里,月光融融地落在这些像手掌一样的叶子上,落在小桌上透明精制的古贝春酒瓶和斟满酒的杯子上,明晃晃一轮又一轮,这使我想起苏东坡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相隔千里的人,也可共享一轮圆月。月亮从葡萄架上望着我,亮亮的。”(《饮酒赏月中秋节》);比如:“雨声,具有一种神奇的乐感和美感。听雨,是一件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听雨,就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心灵的遥相呼应,听年华的淙淙流淌;听雨,叫人入迷、入神、入境。……万物有情,一位雨的忠实听众,不应是用耳朵,而是用心、用灵魂,在怦然心动中,容纳尘世间的风风雨雨,洗去心中的郁积、忧愁和污秽,净化自己的心灵。”(《饮酒听雨之乐》);比如:“酒,激发灵感,有‘斗酒诗百篇’的绝唱;书,修身养性,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传奇。酒令人义气、大气、豪气,可壮英雄胆;书,给人正气、才气、骨气,可增凌云志。……喝酒要喝好酒,好酒如书,喝之,芳香四溢,回味无穷,养气安神,愉悦身心。读书要读好书,好书如酒,读罢,可令人哭、令人笑;可令人忧,令人乐;可令人醒,令人醉,陶冶性情,受益无限。酒是人生沉醉的书,书是人生难舍的酒。生活不能没有酒,没有酒,人生欢乐贫乏,世间的情义难寻,男人缺少了阳刚,女人失去了温柔。人生亦不能没有书,没有书,世间就远离了智慧,岁月就永远的蹉跎,男人难有魅力,女人也不会美丽。”(《酒香·书香》……行云流水般的优美语言,深邃曼妙的诗的意境,情景交融,相得益彰,文采飞扬,给人艺术的美的享受。另外还有《饮酒品人生》、《父母心中的月亮》、《男人酒 女人茶》、《酒诗之缘》、《阳台品酒听市声》等等一些精美的散文,以及《村里的小酒摊》、《别把痛苦带给孩子》、《父母亲的骄傲》、《送礼记》等奇巧、感人的小小说,让我全方位地认识了宝生同志,始知人前豁达开朗、诙谐幽默的他,原也深藏着一个敏感、细腻、柔软的文人情怀。
虽然写了这么多,但难以全面评介宝生同志的这部书稿。好在,历来艺术的鉴赏,都是仁仁智智的事,所谓“一叶知秋”也好,“窥一斑而知全豹”也罢,说到底都是管窥之见和美好愿望。
我写过这样一首诗:
冰心老人说
年轻的时候
都写诗
是不是诗人
到老了才看得出来
有人问我
你老了吗
我说
我有时间写诗
没工夫去老
又问我
你写的是诗吗
我说
你领着那些文字
去问问时间
时间未必说了都算
可总会有说了算的时间
宝生兄,我们和时间一样,都在路上,都在上帝走过的路上。马年在即,那就奋蹄驰骋吧!
2014年1月26日
(桑恒昌 山东武城人,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国际华文诗人笔会理事,古贝春公司文化顾问。原《黄河诗报》社长兼主编,曾任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