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点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济南市长清区国税局  发布日期:2015-03-06

街坊马叔从十多公里外的乡下赶来,为亲戚的孩子操心。孩子该上小学了,想来城里就读。

马叔说,你认识人多,这件事就靠你了。

我好茶好烟伺候着,耐心解释办理此事的难度,表明无能为力。

马叔有些误解,赶忙表态,需要花钱你尽管说,俺们不会让你在经济上作难,关键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连念书不多的马叔都知道这句活,足见此言误导了多少人哇!

一时半会儿难以说通,我便转移话题,东扯葫芦西扯瓢。

近年来,我回老家次数不多,信息闭塞,马叔便给我讲一些父老乡亲的家长里短。

你知道北街的胜猛吧?以前家庭成分高,从小受歧视,小学没读完就下了学,娶个媳妇也不大识字。两口子多半辈子只能下大力,干粗活儿。爹娘没本事,可两个闺女争气哩,一个研究生毕业留在了首都,一个大学毕业考上了老师。正应了那句话,有山靠山,无山独立。“根红苗正”的人家几个能比得上呢?都说胜猛家的祖坟上冒青烟了呐。

东街的张青,在磷肥厂下岗后,愁闷之余,鼓足勇气开了个“农家乐”餐馆,短短几年,挣老鼻子钱啦。

你的老同学文武,商校毕业后分到了大城市的国营商店,没少帮别人买彩电、冰箱、自行车,风光了好多年哩;后来下岗找不到合适的职业,整天以酒浇愁,都喝成“酒精依赖”了,可毁了堆喽!

北街的杨林,当初是响当当的“工农兵大学生”。当了快三十年的厂医,企业一完蛋,就卷铺盖回家了。开了几天个体诊所,医道一般,也没成个气候,现在经常随着一帮老汉到湖边钓鱼哩。

马叔健谈,一聊就是半上午。我问他,怎么以前混得好的,现在越混越孬了;以前混得差的,现在反而混好了呢?

马叔说,主要是因为大气候呗,当然也有个人的因素喽。我接过话茬,所以一个人的输赢成败,往往不在起跑线上,而在转折点上。

中午,我留马叔吃饭,约了几个朋友陪客。大家让马叔点菜,他笑着摆手,你们看着上,只要酒好就行。他点的酒水,是大家都喜欢喝的古贝春百年老窖。

边喝边唠,话题自然而然就转到古贝春上来了。朋友老韩对酒事颇有研究,长年酌饮古贝春。此时论起古贝春来,老韩眉飞色舞,如数家珍。他说,古贝春集团的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武城酒厂,“大跃进”时期改为“国营武城酒厂”。由于经济体制所限,多年徘徊不前,直到1975年,老厂长张子文主政酒厂,后来研制成功“古贝春”、“古贝元”系列美酒,填补了全省无高档白酒的空白。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现任公司董事长周晓峰走马上任——这可是个大能人哩,懂经营,会管理,知人善任,古贝春公司有了飞速的创新和发展。

古贝春集团最初只能生产单一的地瓜干酒,年产仅有200吨。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以古贝春、古贝元、国蕴三大系列产品为主导,浓香、酱香、兼香三大香型齐全,高、中、低各个档次兼备的全国纯粮食酒重点生产厂家,年产优质白酒超过10万吨。你看大小酒店,这古贝春卖得多火,不得了啊!

我紧接话题,咱身边以前也有挺好的酒厂,起跑线比古贝春还靠前,后来却干塌了铺,为啥呢?

马叔点点头,明白了,转折点。

酒足饭饱之后,马叔没再提孩子上学的事,提着喝剩的半瓶古贝春,红光满面地坐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