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麦收时节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公司文化中心  发布日期:2015-07-04

  又是一年麦收时节,阳光异常地火辣,炙烤着鲁西北大地,布谷鸟不知疲倦地到处啼叫着,仿佛告诉大家麦子已经熟了!而我没有在农村老家过麦已经有十多年的光景了,所有关于麦收的印象,也只是儿时的记忆。
  记得我上小学时,每年都会放半个月麦假,让孩子们回家帮父母收麦。那时看到麦子上午还泛着绿波,而下午却变成了金黄一片,这就叫“麦熟一晌”。此时在农村的每一个角落里,你都会感受到阵阵麦香沁人心脾。现在想起来,还是倍感亲切。
  收麦之前各家各户要夯场,就是把场院耙平、洒水,然后夯实。这样晾干后就可以碾轧收割回来的麦子了。由于场院都是建在临近村子的闲置地上,所以麦收季节的场院是最热闹的场地。
  母亲常对我们说,麦熟一晌得赶紧忙活,不然来场大雨或者刮阵风收成就会大打折扣。那时已经有了收割机,只是还得人工装车运回到场上再轧。听母亲说,以前割麦子靠的就是一双手和手上的镰刀,披星戴月下地干活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男人们的早晨饭是舍不得回家吃的,媳妇做熟了让孩子们送到地里,不为别的,就为趁着凉快多干一会儿活。不过晚上累得浑身像散了架的汉子们,回家后是一定得喝点酒的,那时喝得起的也只有廉价的武城白酒。后来有了收割机,虽说不用镰刀了,但割完的麦子往场院里运也是一件麻烦事。我那时能做的就是拎着一大塑料桶白开水,往返于各个口渴的大人之间。那时候谁家要是有辆拖拉机那是先进的,一般都是驴车、牛车运麦子,晃晃悠悠的甚是壮观。
  麦子运回来后,就摊晒在自己的场院里,一般经过一两天的曝晒,麦子已经干透,到中午天气温度最高时开始轧场。那时候已时兴用拖拉机拉着个碌碡碾轧,拖拉机在前边轧,人们赶紧在后边不停翻,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将麦粒全部碾轧下来。直到麦秸杆被轧成薄薄的一层,麦粒和秸杆已几乎全部分离就算轧好了。
  接下来就是起场,人们快速用木叉把轧好的麦秸杆挑到场院边上,然后把麦糠和麦粒堆在一起,这个过程是很累人的,持续的时间也较长,终于把所有的麦粒都堆在一起了,天基本上也已经黑了。不过,如果有合适的风力、风向,人们还是会抓紧时间扬场,也就是用木锨将那麦粒高扬向天空,借助风力将麦粒和麦糠分开。扬场可是一门技术活儿,不仅要有力气还要将力气拿捏到好处,这样才能既将麦粒和麦糠充分分离还不至于将麦粒撒得范围太大。
  终于扬完了场,天也已经黑透,人们也已经累得直不起腰来,但看着堆积如山的麦粒,所有的劳累瞬间就被丰收的喜悦所取代。走在回家的路上,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家家户户飘出的令人垂涎的饭菜香和浓郁的古贝春酒香让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此刻才感觉到饥肠辘辘。男人们落座后必喝一杯古贝春酒,贴心的酒儿将汉子们的劳累驱使殆尽,接着睡上一觉,明天早上又是生龙活虎,照样早起下地干活。
  如今,麦收时节再也找不到老牛拉车和人力翻场的景象,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到来和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场院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农民已经在自家的场院里种上了庄稼。联合收割机割麦子,四轮车运输,直接把麦粒运到自家的粮仓里。站在宽阔的水泥路旁,面对曾经的场院,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那年那月的麦香、沁人心脾的酒香,还有家中的父老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