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坛与做人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武城县检察院  发布日期:2015-07-04

  到古贝春集团参观,走进酒仙山下那宏大的地下“藏酒洞”,赫然入目的是那些大以吨计、小至数斤的封坛酒,别有洞天的景观,引起人们一阵惊呼。
  游人大都感叹其藏酒的博大精深,赞美酒窖里那扑鼻沁脾的醇香,钦佩古贝春集团掌门人周晓峰的大手笔……
  我却从中悟出一个惊人的秘密,也解开了我心中埋藏多年的一个谜团。
  为什么古贝春人都那么有文化、有气质、有内涵?为什么古贝春这些年人才辈出,成就斐然?原来他们在酿酒的同时也在酿造自己的人生。
  封坛不是完美的结局,而是至高境界的又一个开端。
  说到这里,我还是引一则故事吧。电视剧《开国元勋朱德》最后一集有这样的剧情:“文革”初期,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被打成走资派,众人避而远之,到京没人敢接待。朱德总司令知道后,派秘书把他接到家中,拿出珍藏了多年的一坛老酒,盛情款待。几杯老酒下肚,江渭清对自己的境遇大惑不解,非常痛苦。朱老总微笑着捧起桌上的老酒对他说:“这一点风雨算什么呀,我们就应该像一坛酒,像一坛好酒。比如这坛老酒,几十年了,时间越长,香味越是醇厚;但如果是一坛子水,恐怕早就变质了吧。我相信,你是一坛酒,不是一坛水!”听朱老总说到这里,江渭清含泪点头。
  故事是真实的,朱老总用一坛陈年老酒驱散了老部下心头的阴霾。酒如其人,朱老总捧出恰如他风雨人生的陈年老酒来,患难之中见真情,沧海横流显本色。一坛陈年美酒之所以不同于一坛水,因为其酿成绝非易事。粮食变成美酒,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复杂的过程;而且窖藏的时间越长,越是醇香。这个过程却是十分寂寞的,需要非常的耐性;这个过程是相当痛苦的,要经历千蒸百煮、水浸火煎……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最终,把自己酿成一坛酒。
  无疑,在人才培养上,古贝春集团深谙此道。他们用酿酒之道教育员工,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你的人生目标是普通的“大曲”,还是更具人生价值的“百年老窖”;是急于浅尝辄止的复制,还是沉下心来的酝酿积淀。这些无一不取决于个人心中是否有建功立业的梦想。正是心中的梦想,激励着古贝春人不断进取、不懈奋斗;这追求,激发他们挖掘潜能、提升素质。没有梦想,工作会沦为糊口的手段,生活会变成消极的度日;没有追求,容易造成岁月蹉跎,得过且过。
  做人好比封坛入窖,是一个“再发酵”的过程。在人生的“藏酒洞”里,忍受默默无闻,等待厚积薄发。即使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即使精彩的世界充满了诱惑,也必须压制内心的渴望,不失意不失望不失落,更不能怨天尤人。花朵的芬芳,源于彻骨的寒冬;琼浆的醇香,来自岁月的窖藏。时间是最好的“酵母”,平常心是人生的“极品陈酿”,有了平常心,就不会分心走神,就能专注于本职工作,尽力做最好的自己,尽力做好每件事情。这样,成功就能“透瓶十里香”。
  做人需要封坛窖藏,需要耐心和恒心。不仅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锲而不舍的精神,还必须博采众长、弥已不足。就像发酵的过程中需要水、酵母、温度一样,只要将个人的成功与企业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天地,酿出最醇最香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