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贝春集团

请用学习注册生命

2013-03-31

——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的讲话有感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唐朝诗人韩愈说:“学知不足,业精于勤。” 著名作家歌德说:“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而习近平同志在3月1日的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的讲话中,更是专门谈了学习的重要性,号召全国人民大兴学习之风,讲话高屋建瓴、语重心长,是我们今后的工作指南。

  善于学习是人类的一项本能。正因如此,人类才学会了用鱼骨作针、钻木取火,学会了耕种牧渔、算术造字,才有了今天的蛟龙下海、卫星上天,创造了无比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为万物之灵、世界主宰。可以说,是善于学习才使人类走到今天,人类也一定会依靠学习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但是现在很多人认为,现在社会发展了,物质丰富了,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拥有一份安逸的工作好好享受,没有必要苦巴苦业地啃书本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习近平同志在这次讲话中就提到:“有人研究过,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还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可见,“终身学习”已经成为21世纪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学习可令我们明是非、辨美丑、坚定信念,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善于拨开迷雾,抓住重点,不至于做出“盲人骑瞎马”的蠢事,永远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所以,新时期重提学习问题,就是要我们重新认识和加强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习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每个岗位都涉及到一定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有的是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在更新,有的是我们学得不扎实而没有掌握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如编辑岗位,要懂政策、懂语法、懂写作,新的政策不断出台,包括国家的和公司的,每个人的写作手法不一样,文章中涉及历史、政治、军事、文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都需要编辑来加以了解和学习,以便校验,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做基础怎么能行呢?这就需要我们边干边学,博览群书,才能胜任工作;再如技术科研部门,为了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口味,必须不断创新古贝春的口感,不断推出健康、绿色的饮品,就更加需要钻研白酒勾兑技术,增强本领,不断推出适合消费者口味的新产品,才能不被市场淘汰;再如管理部门,要深入研究公司的政策和领导布置的工作重点,协调各部门共同完成任务,还要考虑如何调动和激发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很多领导讲话、上报材料的草拟也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来完成,因为这代表公司的形象……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才能做好,否则思想就会僵化,工作就会陷入被动。

  学习是生存竞争的需要。人类离不开竞争,只有竞争才会发展,而未来社会的竞争,必将逐渐从知识竞争转向学习能力的竞争。人无完人,也许你已经在学校学到了满腹经纶,也许你已经在某个技术领域登峰造极,但面对新的企业、新的客户、新的岗位,以及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你必须重新开始,以空杯的心态重新去整理自己的智慧,去吸收现在的、别人的、正确的、优秀的东西,如果抱着目空一切的态度去照本宣科,一定会处处碰壁。所以,为了应对千变万化的世界,我们就必须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把学校教育延展为终身的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有人这样形容学习的重要性:“19世纪的文盲是不识字者,20世纪的文盲是不会用电脑者,21世纪的新文盲则是不懂再进修、再学习道理的人。”学习可令我们获取知识、建立自信,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学习,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这对你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

  现在所提的学习有别于学生时代的学习。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提高专业本领以外,还要向社会这个大课堂学习为人处世的技巧,学习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矛盾的技巧。在这里,我仅从个人角度出发,谈谈对于学习的几点体会,和工友们共勉:

  首先是学什么的问题。

  这里第一个就是自身的专业知识了。所谓“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我们要把自身涉及的专业弄懂、弄精,及时了解这一领域的新政策、新法规,成为这一行的“行家里手”,做起工作来才能游刃有余,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创新求进,我公司的两位技术权威吴兆征和董福新就是依靠丰富的专业知识对酿造工艺进行了多项革新,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二就是要了解我公司的历史。我公司有着60年的发展史,一代代的创业者在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他们的创业故事,就像一座座丰碑激励着我们的斗志,指引着我们的方向。作为一名古贝春人,应该熟读我们出版的企业文化书籍,这些书籍记载着公司的创业历程,讴歌着创业者的奉献精神,凝聚着古贝春的企业文化。读这些书,可以令我们倍感自豪,树立在古贝春建功立业的信心。第三要学习为人处世、与人沟通的技巧。现代社会不会沟通恐怕寸步难行,心里怎么想,说出来却完全走了样,再就是心里怎么想的就直接说出来了,给对方造成了伤害,自己却懵然不知,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其原因一是没在意,二是不懂技巧。这些知识在书里有,在我们身边也有活生生的例子。学习沟通不但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更有利于我们的事业发展。第四要学一点文学知识。文学知识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是我们汲取不尽的精神食粮。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学文学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令人变得高尚和有品位,无形中就会看透很多事情,使人变得宽容和大度,这样不但提升了自己,同时也提升了我们公司的形象。

  其次是怎么学的问题:

  这个是时常困扰大家的问题,大家总是觉得该学,也想学,就是没时间学,其实这是一个心态问题。我曾陪同周总出差,同乘一列火车,车厢里的人有的玩手机,有的打瞌睡,有的闲聊,只有周总抱着一本书在聚精会神地读,8个小时的旅程周总读了一路。按说周总作为企业的当家人应是日理万机的,他的手提包里装的是整个公司,谁会想到还能容纳下一本厚厚的书呢?看来这是他在出发前就准备利用路上的时间来读书了。还有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他在战争年代都不曾放下过书本,即使走时来不及带书,到了目的地也要千方百计借书来看,他常常通宵达旦地看书,顾不上休息。总之,想看书的人总有时间看书,不想看书的人也总有不看的理由,就看你怎么对待了。试想,我们有多少时间在看书,又有多少时间在玩手机、上网呢?这里又牵涉一个学习兴趣问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坚持下来。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像伟人、领导那样废寝忘食,但至少要有这种精神,哪怕每天拿出玩手机、上网的一点时间,静下心来翻上几页书,日积月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必会有所收获。

  最后是学以致用的问题。

  有了知识,并不等于有了相应的能力,运用与知识之间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即学以致用。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如何做好工作,千万不要做“读死书、死读书”的蠢事,要将书本上、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与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一边学习,一边总结,一边实践,在实践当中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再带着问题去学,就会变得有针对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我公司正处在建设“一城、一园、一基地”的创业阶段,这既给古贝春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也给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把学来的东西及时转化为提高工作效率、破解工作难题的动力,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创业大潮中留下自己靓丽的一笔。

  别林斯基说:“我学习了一生,现在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是的,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是人间最宝贵的财富,是再多金钱也买不到的无价之宝,它就像寂寞沙漠中滋滋流淌的永远不会枯竭的一股甜美清泉,滋润着一片片美丽人生的绚丽风景。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