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3
我们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对一门技术、手艺,要想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必须有锲而不舍的努力,为之付出辛勤的汗水。我最近对此感触颇深。
班组近期正在灌装“白板酒”,裸瓶简单大气,只因有脖标、大标,用工较多,所以,我在监督完计量后,班长常安排我去各工段帮工。自以为在灌装车间多年,对各工段、工序,如灌酒、挑酒、锁盖、贴标等并不陌生,所以欣然前往。但在随后的几天中,我却切身体会到要想干好每个工种,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拧盖,因为供应厂家的不同,瓶盖有大小、厚薄、深浅之分,有的有毛边,有的是双内垫,甚至还存在有异物、破损残缺等情况。在拧盖的过程中既要快速挑选,又要拧平、拧牢,挑酒时才不会渗出。记得有一天,工友霞姐去涮盖,我去替她,因不得要领,不到半小时,我的手就磨出了水泡。后来,经过咨询、学习,我再去替工时知道了应该用巧劲,替换不同手指,均匀用力,这样的话即使不带塑胶手套,一样能拧牢。再比如贴商标,早年我贴过脖标,对此了解一二。但现在在传送带上快速贴标,刚开始我着实不适应,不是贴歪了,就是赶不上瓶子。贴大标,对我来说,比较陌生,看到工友们娴熟灵活,我却笨手笨脚,不是浆糊外溢,就是涂抹不匀、高低不正,真是又急又恼。工友余秀梅是贴标能手,只见她一涂一抹,一上一下快速传递瞬间完成,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副班长陈红珍说,余秀梅一天比慢手多贴三捆大标,相当于一千多张,二百多件酒。都说熟能生巧,看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慢慢学习吧。
最有挑战性的是让我去喷码室打商标。虽然没有打过,但是我想“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这有何难?不就是伴随着喷码机传送,一捆商标一张张传递而出,在另一头收入纸筐中。在装满换筐时,左手拿空筐快速接住,替换出来。而轮到自己操作时,却根本不是想象得那样简单。我用空筐替换时,往往商标收不进筐,结果弄得商标翻滚而出,满地飞舞。我尝试多次,手忙脚乱,就是做不到驾轻就熟。最后,还是在“前辈”的帮助下,才顺利完成打标任务。
看来,不入一行,不精一行。隔行如隔山,旁观者看着很轻松,潇洒,但真要去做的时候,才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记得前段时间有位专家说“中国不缺工人,但缺少的是成熟技术工人”。所以,要想成为复合型的产业工人,还需要多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