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8
时间真得过得好快,不觉间又到中秋节了,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多少人感悟月圆月缺的岁月轮回。秋高气爽、气候宜人,圆月也显得格外明亮,中秋赏月、拜月的习俗自古流传,至今仍被人们沿袭,可以说,中秋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月节”。皎洁的明月,自古就被人们吟咏歌颂,中秋的月亮更令人倍感温馨。中秋月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它承载着众多的动人传说,记录着无数的佳话诗篇,代表着幸福团圆和不尽的思念,月因佳节更明亮,中秋因月更温馨。
中秋月是载入典籍的月亮,人们为月亮撰写了数不清的故事传说。“嫦娥奔月”应该是我们听得最多的,这个带有悲剧色彩的故事,小时候过中秋听大人讲了不知多少遍:嫦娥自吞下不死之药后,由于太挂念后羿,飞上了距离人间最近的月宫,孤苦一人,身边只有一只玉兔相伴;后羿思念嫦娥,便于八月十五那天夜晚,摆上嫦娥爱吃的果品遥祭月亮,期盼与嫦娥团聚。百姓也纷纷效仿,拜月祈求平安团圆。后来,月饼成了中秋的必备食品,拜月也成了中秋习俗。另外,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的流传,使中秋月更充满了浪漫色彩。儿时的我,仰望那一轮中秋明月,仿佛真能看到伐树的吴刚、抱着玉兔的嫦娥,长大后,虽觉得那时的想法太天真可笑,但还是愿意欣赏那中秋的圆月,也愿意给孩子讲讲这些美丽的传说。仔细想想,如果没有了这些传说,这个中秋节也会变得索然无味了。
中秋月是写在诗上的月亮。皎洁的明月引无数诗人吟诵,留下诸多名篇佳作,中秋月也穿梭在唐诗宋词之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明月中是浓浓的乡思,“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诗仙也感悟岁月轮回的哲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泸州月,闺中只独看”,诗圣的明月中尽是离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张九龄的明月是各自天涯的美好期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文豪苏轼的明月是最美好的祝愿,成为千古绝唱,“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表达了即将离别的无奈。李贺的“天上分金镜,人间望月钩”,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颂月佳句,举不胜举,千年前文人墨客月下抒怀,感悟人间冷暖,千年后的今天,朗月高悬,我们也可走进诗的意境,吟诗赏月,抒胸畅怀,忘却烦恼,享受生活,中秋有这些佳句别有韵味,中秋圆月也丰富了中国文学。
中秋月是融在酒中的月亮。不管是“举杯邀明月”,还是“把酒问青天”,自古中秋离不开饮酒赏月,人们早已把中秋与美酒紧紧相连,可以说有中秋节的历史,就有饮酒的历史。把盏向月,情与思都浸在酒中,寄托与祝愿皆在杯里。中秋佳节,圆月当空,全家团聚,饮酒助兴,团圆的气氛更加温馨。置身他乡,全家团聚的日子更加重了思乡的情绪,把酒一杯,独酌或与挚友对饮,面对这样美好的月光,想想家乡的亲人,酒成了浓浓的乡愁、不尽的思念,温柔的月光与醇香的美酒相伴,把这种情绪发挥到了极致。步入不惑之年,似乎对过节没有了太多的期盼,我也想学学古人,坐于窗前,一壶美酒古贝春、一串葡萄、一块月饼,伴着皎洁的月光,回忆一下美好的童年中秋、亲朋好友,暂时忘掉生活琐事,享受美酒与月光带给我的安宁。
一年至少有十二次月圆,为何中秋月最让人难以割舍?因为中秋月象征团圆、代表思念,因为中秋月写满了故事、写满了唐诗宋词,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中秋月。中秋之月是一种守候也是一种期待,团圆的人享受这一时光,分离的人把思念寄予这一轮明月。赏月本是望月,是一种心情,团聚的明月温馨,异乡的圆月有一丝清冷。月本无情,有情的是你我,你若无情,月就是一颗星而已。
一个民族守望同一轮明月,那就是中秋月。愿你我佳节同赏清辉,感受它的圆,感受它的亮,感受它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