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2
我永远忘不了2013年6月30日。那一天,我手捧《古贝春报》既高兴又羞愧,高兴的是我的文章第一次变成了铅字,羞愧的是见报的文章和原稿已经大相径庭,这要耗费编辑老师多少心血呀!
从那以后,不管多忙,我也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看书学习,每期的《古贝春报》更是成了我的必读刊物。公司取得了什么荣誉,举行了什么活动,各部门涌现了哪些先进模范事迹,这些都一目了然。文学版面上,也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许多知识。每当读到文采飞扬、趣味横生的佳作时,都令我非常激动,一天的劳累、生活中的烦恼全抛到九霄云外。
就在几个月前,董淑芹大姐送给我一摞2007年至2012年的《古贝春报》,她说:“我快退休了,这些报纸你没看过,送给你也许对你以后写稿有帮助。”我感动万分,仔细把报纸收藏起来,要专心品读这些佳作。
我先按年份粗略浏览了一下,发现《古贝春报》在2009年8月份扩版,分设公司要闻、部门动态、论理谈事、心灵感悟、把酒寻香、阶柳庭花、艺术园地等栏目,可见公司通讯员队伍在壮大,企业文化建设在快速发展。我又细读每一篇佳作,感觉各具特色。如戚春红写的议论文,论据充分,旁征博引,可见她读书之多;董淑芹写的通讯,准确及时地反映出灌装车间的动态,篇篇文章都文从字顺,显见她幕后下了多大功夫,费了多少心血。感触最深的还是现任厂报编辑李国锋写的几篇文章,如他的《人生应该这样度过》,我连续品读了两遍,感觉他不但才华出众,而且对公司怀有一颗赤诚之心,既有年轻人的雄心壮志,又有在挫折面前笑对人生的成熟风度,字字发自肺腑。这篇文章受到周总的赏识,他从一名普通的灌装工人直接调到文化中心工作,成为厂报编辑。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向《古贝春报》投稿结识了他,他经常鼓励我写稿,并给我很多指导。
那是2013年4月,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以“倡树新典型、创造新业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获得了鼓励奖。班长和同事们都说:“你有文化会写文章,怎么不向《古贝春报》投稿,写写班里的好人好事呢?”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写了一篇《灌装二线的风采》送到文化中心。在经过一段石沉大海般的沉寂之后,我突然收到李编辑发来的短信,他说文章已修改,下一个月刊登。我天天盼日日想,终于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在这两年的写作实践中,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每当车间出现好人好事,王树文主任都第一时间找到我,让我写稿,来弘扬一线工人的品格与风采,有李编辑的耐心指导和热情鼓励,还有董淑芹等老通讯员的帮助……回想这些都热血沸腾,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啊?现在,我不但学会了打字,还能熟练地发送邮件,写文章也不像原来一样急于求成,而是反复推敲修改,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除了写作,我还爱上了读书。我从公司图书馆借了几本有关养生、烹饪、生活小窍门的书,晚饭后的几个小时,午饭后上班前的十几分钟,都成了我看书的好时光。我不但学了很多养生之道,还从烹饪书上学会了几样厨艺,提高了生活情趣。从生活小窍门上我还学会了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节能降耗、精打细算……这点点滴滴,都让我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