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2
娟子是我的堂姐,只比我大几个月,我俩小时一块玩耍,长大一起上学,是无话不谈的“闺蜜”。娟子初中毕业后,就到离家三里地的织布厂打工,后来娟子与同村的小伙顺子相恋。娟子的爹娘知道此事后极力阻拦,倒不是瞧不上小伙子,而是嫌顺子的“出身”不好——顺子的爹喝大酒,喝醉了常耍酒疯,是村里有名的“酒鬼”,顺子娘体弱多病,常年离不开药片,是村里有名的“药罐子”。娟子爹曾在众人面前说:“俺闺女就是一辈子嫁不出去,也不能嫁到他家去!”
爹娘知道娟子的犟脾气,本打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耐心劝说,没想到一向倔强的娟子随口说:“好,以后我不和他来往了。”答应得如此痛快,爹娘还以为娟子这回挺听话,“改邪归正”了呢。此后,爹娘怕“夜长梦多”,赶紧托人给娟子介绍对象。娟子今天见一个,明天见一个……俩月见了二十多个,愣是没碰到一个合适的,渐渐地给娟子介绍对象的热心人也就少了。爹娘挺纳闷——咱娟子要模样有模样,要身材有身材,人家咋就看不上咱闺女哩?爹娘真是干着急想不出一点儿办法。
其实,娟子自从表面上答应爹娘不和顺子来往后,她和顺子两人就成了“地下工作者”,我在娟子的“威逼诱惑”下成了他们的义务“联络员”,为此我时不时地喊娟子去“逛街”、“串门”,帮顺子捎信、送东西。
再说,顺子是个明事理、有志向的小伙子,恋爱遭受挫折后,他并不记恨娟子的父母,而是觉得凭自己现在的条件,确实配不上娟子。“没有梧桐树,招不来金凤凰”,自此他下定决心要凭借自己的双手,混出个样来,再去娟子家求婚。
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村里一些头脑灵活的人开始做些小买卖,顺子也想试试,可是家里穷得叮当响,哪有本钱?后来他发现人们生活富裕了,修房盖屋的也多了,村东头刘叔领着十几号人干建筑也挺挣钱。就想拜师学徒当个泥瓦匠,凭力气挣钱。他把这想法跟刘叔一说,刘叔把头摇得跟波浪鼓似地说:“我这里不缺人,你还是到别处问问吧。”其实刘叔想:“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爹好吃懒做,儿子也强不到哪里去。”聪明的顺子早已猜出刘叔的心思,便说:“叔,我先在你这里干一个月,权当试用期,不要一分工钱,一个月后,你看着我行就留下,不行再撵我走也不迟。”人家孩子话都说到这份上,又是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刘叔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
第二天,顺子早早地来到工地,一会搬砖,一会推土和泥,干得满头大汗。晚上收工时,他跟在刘叔后面把工地上的一切归置好以后,才和刘叔最后离开。以后他每天都是这样早来晚走。顺子不怕脏不怕累,虚心向别人学习,加上悟性高,用心学,进步很快,慢慢地刘叔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每当大伙中途休息时,顺子就忙着为大家端茶倒水、跑前跑后地忙活,人勤快,嘴也甜,“大叔”、“大哥”的叫个不停,大伙也慢慢喜欢上了这个“酒鬼”的儿子。一个月后,顺子不但没被刘叔“扫地出门”,还得到了一个月的工钱。
“试用期”过后,顺子的干劲更大了。当初“门缝里”看顺子的刘叔,心里挺惭愧,决心“将功补过”,重点培养顺子这个爱徒,为此常常故意出个难题、设个关卡来磨练顺子,半年后久经考验的顺子,由搬砖和泥的小工,“晋级”为执刀垒墙的瓦匠师傅,工资自然也涨了一大截。
后来,刘叔的建筑队人员逐渐增加,队伍逐步扩大,刘叔越来越觉得自己“手大捂不过天来”,就想找个助手协助自己工作,他经过反复琢磨,觉得顺子是最合适的人选。
让顺子当自己的助手,他一定能胜任,可是刘叔担心那些比顺子年龄大、资格老的工匠心里不服气。他思来想去,想出一个好办法——公平竞争,通过一系列的劳动竞赛决定人选。顺子果然不负刘叔所望脱颖而出,顺利成为刘叔工作上的左膀右臂。刘叔把自己多年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顺子,虚心好学的他也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很快顺子就能独当一面,刘叔清闲了不少。后来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刘叔就把一切事务交给顺子打理,自己带着老伴去旅游,顺子兢兢业业,把建筑队管理得井井有条。
再说刘叔打心眼里喜欢顺子,眼看顺子也老大不小了,还没有个媳妇,很是着急。那天打听到一个同学的姑娘还没对象,就打算给顺子说说,这时顺子就把他和娟子的事,一五一十地给刘叔说了。刘叔听了着急地说:“嗨!现在你咋还不把这层窗户纸捅破?”刘叔想了想又说:“这事包在我身上了。”当晚,刘叔就去娟子家提亲,不巧娟子爹不在家,当刘叔说明来意,娟子娘有些为难地说:“这事等她爹回来再说吧……”其实娟子娘早就看出了娟子的心思,就怕娟子爹不同意。刘叔一听娟子娘没意见,心里就有了说服娟子爹的好办法。
再说,自从娟子爹说出那句狠话后,他的日子也不好过。这几年,娟子爹对“姑娘大了不能留,留来留去留成仇”这句俗话真是深有体会,闺女看爹的眼神就跟见了仇人似的。眼瞅着村里跟娟子同龄的小伙子、大姑娘,娶的娶,嫁的嫁,人家有的孩子都快上小学了,可娟子连个对象还没有,当爹的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再看看顺子这几年提亲的也不少,可现在还是孤身一人,他终于明白了两人的心思——一个是非娟子不娶,一个是非顺子不嫁。娟子爹觉得挺对不住闺女的,可是说出口的话,泼出去的水,哪有收回来的道理?否则这老脸往哪里搁?
这天晚上,娟子爹回到家,闺女又是端茶又是倒水,脸上也有了笑模样,娟子爹真有些“受宠若惊”,一会娟子娘端上两个娟子爹爱吃的下酒菜,并吩咐娟子“给你爹倒上酒”。娟子爹喝了口酒,咂摸咂摸嘴,又喝了一口,慢慢咽下,对娟子娘说:“今天这酒咋这么好喝?”娟子娘随口说:“今天心情好呗。”“老哥,喝的啥酒,这么香,我一进门就闻到了。”刘叔说着就进了屋,没等娟子爹开口,娟子娘就吩咐娟子去拿酒,自己则搬椅子、拿筷子……安置刘叔入座。娟子从里屋拿出酒给刘叔倒上,顺手把瓶子放在了桌上,娟子爹打眼一看心里一惊:我说这酒咋这么好喝,敢情喝的是三棱儿古贝春。这败家的娘们儿,咋买这么贵的酒?日子还过吧?只是碍于刘叔在场,不好发作,不然娟子爹娘非得吵起来不可。
老哥俩边喝边聊,唠来唠去,就说到了娟子,刘叔这会也不绕弯子了,单刀直入地说:“今天我就是来给顺子保媒的,就看老哥给不给我这个面子。”娟子爹心中窃喜,但嘴上却说:“这可不中,我早就说过不同意这门亲事。”“老哥,现在的顺子可不是以前的顺子,以前别说给你买三棱儿,就是买散酒他也买不起,现在就是天天让他给你买三棱儿喝,他也买得起。”此时娟子爹越听越迷糊,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这时娟子娘从里屋拿出一瓶没开盖的三棱古贝春,放到桌子上说:“他爹,我看孩子的事,咱就别操心了,就让他们自己做主吧。”刘叔指着那瓶酒说:“这是昨天顺子托我给你送来的,一般人可舍不得买这么好的酒,难道你还退回去不成?”“退啥退?咱都喝了。”娟子爹听了也乐得就驴下坡。
年底,亲友们喝上了他俩的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