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2
读了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欣喜是自酿的》一文,忽然觉得整个世界都充满了酒香。
在作家的眼里,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酒。
因为一切都来自酝酿。我们写文章是一种酝酿,灵感的火花就是酒曲,手头的素材就像是刚刚从田野上收获的五谷。灵感和素材的结合,在我们内心里催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发酵过程。然后,一个个的文字就像是一滴一滴的酒,凝在纸上,发散着岁月的味道。
“酝酿”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如同金手指探入五谷之中,搅动五谷的元气。引领,升华,最终脱胎换骨,呈现给人们的是琥珀一般透明的精品。好文章本身就是一坛陈年老酒,年代愈久,愈发醇香。
写文章的人都不乏这样的感受,读一篇好文,尤其是那些经典的传世之作,读到精彩之处,常常会兴奋得以掌击案,恨不能大呼一声:“拿酒来!”
读者与作者的心是相通的,文章到了读者手里仍在“发酵”,这个过程跟酿酒是非常相似的。写文章是自酿,读别人的文章,也是一种自酿。抒发内心的感受,是幸福的;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幸福的。
好日子每天都在发酵。写到这里,不由想起海子的诗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劈柴、喂马、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上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用诗歌,抒发出平凡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幸福不过是在海边有一处小房子,种点蔬菜和粮食,喂喂马劈劈柴,给亲人们写封信。这和我们每天来盘花生米,再来上二两“古贝春”酒的愿望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生活在俗世里最基本的愿望。
这样说起来,好像我们都很俗。这也没有什么好回避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好多时候你不俗都不行。每月挣的那仨瓜俩枣,你想高雅一回都是不可能的。最多不过是附庸风雅一把,最终回到俗世的原点,继续关心衣食住行,继续关注肉蛋菜蔬会不会涨价。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关心自己,关心爱人,关心父母,关心孩子,关心朋友,关心一切应该牵挂的人,关心一切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事……
我们本身都是俗人,我们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而且很容易满足。我们生活里不变的主题就是:柴米夫妻,酒肉朋友;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我觉得只有这样,才不拿捏,不造作,才是生活的本真,才是最幸福的。
幸福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酿造者,像蜜蜂酿蜜,更像酒厂里那些师傅们在酿酒。仔细品一品生活里的细节,每一天都跟小酒滋润过似的,幸福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