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4
近几天,听董淑芹大姐说,公司人力资源中心来人将她的退休资料拿走了,很快她就要光荣退休了。说实话,我真舍不得董姐走,她一走我身边又少了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屈指算来我和董姐相识已十几个年头,期间我们相处很融洽,她对我像姐妹像朋友又像严厉的师长。就拿写稿子来说吧,记得那是2008年,我刚来到灌装车间,和董姐经常碰面,她时常对我嘘寒问暖,和我唠家常。她亲切的关怀,如和煦的春风,让初来乍到的我倍感温暖。后来她鼓励我向《古贝春报》投稿,她说我有写作基础。但那时因多年在家看孩子,自觉文笔拙劣,很没有自信,又因孩子尚小,很粘人,闲暇时间不多,所以一直没有动笔。董姐就再三鼓励我、帮助我。经常说你写完了,我可以帮你修改;如果你没时间在电脑上打稿子,我来帮你打……句句关切的话语,纵然有千万个不能写稿的理由顿时也灰飞烟灭,这也成为我多年坚持写稿的原动力。直到现在,董姐还经常问,这个月稿子写了吗?还剩几天了,快写吧!我给你提供一个新闻素材……有时一天一问,身边的工友都“看不下去”了,到底你写还是董姐写?俨然像人家董姐写稿一样,真有点“喧宾夺主”。有时我一看到董姐,就像学生看到严师,马上自己先说,稿子发过去了,你放心吧。想想这些年还真是感谢董姐的“督导”。
我自认为是个性情中人,写稿子需要“激活”灵感,不然很难下笔。我把苦恼说给董姐,她总说,你平时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和工友多沟通,一定能找到素材。我比你年长几岁,经历就是一笔财富,接触的人、事多一些,总觉得有可写的东西,也总想把它记录下来。董姐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古贝春报》的优秀通讯员,就是有力的见证。董姐爱读书,还经常从文化馆或编辑部给我捎回厚厚的文学书,有时读到一本好书也总是推荐给我。她工作间隙书不离手,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这对我影响颇深。我最近常想,董姐退休后,没人督促我写稿子,我是否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呢?她好像早看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我退休了,你一定要坚持下去,把灌装车间的新闻及时报道出来。以后快到截稿日期时,我在微信上提醒你。”既是鞭策又是鼓励更是期许。放心吧董姐,《古贝春报》在,我就在!
得二三知己,人生已足。和董姐相知多年,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的不悦,总是一股脑倒给她,她总是静静的聆听,给我一些真诚的建议,使我心中的阴霾顿时“烟消云散”。
拙笔千行,难表不舍心情。今后身边少了董姐这个“良师益友”,我可能还得慢慢适应。但不管怎样,我会努力继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