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4
生活就是这样,并不是所有喜欢喝酒的人,都能够悠闲地坐下来慢斟细品。他们忙于生计,或者放不下手头的工作,或者在路上奔波,没有办法围坐在桌前推杯换盏。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酒的热爱,相反,爱酒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忙里偷闲也要喝上一盅。
尽管这种“偷”喝可能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在外人看来有些失了风范。可对于这些“酒腻子”来说,忙里偷闲能喝上一盅,已是相当地满足,相当地尽兴。久而久之,“偷”喝的才是最香最醇的,这种感觉在他们内心里变得根深蒂固。
多年前,我的一位前辈,也是在机关里写材料的。凡是写材料的都知道,领导的讲话稿之类的会议材料,往往要得很急,常常是第二天开会,头一天下午或者晚上才给秘书们交代任务。为了不误事,大家只好“开夜车”。
一般这事多发生在年头岁尾,正是数九寒天,那时候办公条件很差,办公室晚上不送暖气,冻得人连笔都拿不住。为了暖身子,又不耽误写材料,这位前辈就有了“发明创造”。每每开工之前,他先准备一瓶“古贝大曲”,倒上一大盅。
这就进入状态了,右手执笔,左手执盅。这可是“忙里偷闲喝一盅”最真实最生动的写照。他一边写材料,一边时不时地抿上一小口。他的经验是,这酒乃舒筋活血之物,酒助脉动,浑身气血畅通,也就不觉得冷了。
酒助笔力,脑子也跟着灵活了。忙里偷闲喝一口,不但不会误事,还特别出“活儿”。几个小时过去,材料搞定,一瓶酒也见了底儿。交差以后,美美地睡上一觉,第二天上班,照样精神十足。
我以前在企业有一位同事,嗜酒如命。他的工作是搬运工,不需要技术含量,只要有力气就行。200多斤的棉包,如我等两个人抬,还得使出吃奶的力气。到了他手里,就变得轻而易举。因为他干活利索,所以,即便干活的时候抿口小酒,带班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这人也很自觉,虽然爱喝酒,但从来没喝多过,酒风杠杠的。他兜里时常装着个小酒瓶,干活累了,别人需要歇歇脚,喝口水。他不,他从兜里摸出小酒瓶,拧开盖,轻轻抿上一口;然后,拧上盖,重新放进兜里,整个过程也就几秒钟,别人不经意,根本就不知道他那是在喝酒。就是这么偷闲的一小口,他就像加满了油,充足了电,干起活来又是生龙活虎……
曾经有一乡邻,我管他叫三叔。三叔是全村出了名的庄稼把式,他一双巧手,把田里的庄稼侍弄的,那叫一个熨贴,田垄齐整,寸草不生,禾苗长得那叫一个旺相……哪里是他家的田,隔着老远,村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三叔还有个特点,别人下地带水壶,他带酒壶;锄地几个来回,歇地头的时候,别人抽烟喝水,他不抽烟,只喝口小酒。到了三夏或者三秋大忙季节,别人到了地头要歇息一下,三叔就把这个休息“程序”给免了,他的便携式酒壶就带在身上,隔上半拉小时,他抿口酒,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马不停蹄地往前奔。
三叔这人好脾气,又是热心肠。谁家地里忙得扒不开麻了,喊一声,三叔绝对会搭把手。给人帮工,三叔从来不让提报酬,提报酬他会跟你急,都是乡里乡亲的,帮把手要报酬那像啥话,还不如打我两巴掌呢。乡亲们都知道他为人厚道,就给他买瓶子酒。给他送酒,三叔从不推托,不管是好点的还是次点的,他一概笑纳。
看着三叔跟酒的那份亲热劲儿,我不由感叹,忙里偷闲喝一口,也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