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贝春集团

买套房子好上学

2016-02-02

在上上篇文章《买套房子好过冬》里,我讲了为让父母暖和过冬,在老家武城幸福家园给老人买房的故事。在上一篇文章《买套房子好结婚》里,又写了老家堂弟结婚时在幸福家园买房的事。亲朋好友的买房记还没有结束,看,又来了续篇。


前几天,在家附近打工的表弟夫妻俩来向我辞行。已近年关,二人打算回老家过年。于是,找了家馆子,大家坐下来喝点酒,叙叙家常。提及老家的父母,我告之已在老家买了套房子,二老生活得舒心愉快。就这样,聊天的话头也就引向了买房子。现在村里人买房已成县城房产销售的主力军。表弟夫妻因为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父母故土难离,这几年就没考虑买房的事情。现在,小儿子就要到上一年级的年纪,买房的事也迫在眉睫。早几年,家里条件差,大儿子就在村里上的小学。现在,手头宽绰,为了小儿子能在县城上学,俩人打算再勒勒腰带,在老家附近的县城买套房子。

老家的人,多数从事与玻璃钢有关的活计,业务做到了全国各地。做的大的,已在天南海北置业安家;做的小点的,也在德州购房落户。还有一部分人,常年在外做玻璃钢安装工作,为了孩子上学,就在老家附近的县城买房,老人当伴读,照顾孩子。现在,表弟夫妻就要属于最后一类人。

酒桌上,表弟讲述了他小时候在村里上一年级的故事。

那时,周围几个村子的孩子在一所小学读书。老师也是半个农民,既要负责班里所有课程,心里头还挂着家里的几亩地。他的班主任把工作和生活更搅为一潭。教室旁边的办公室成了一家人的宿舍,教室外用砖垒起了烧柴的锅灶,连教室讲台旁的空地也变成了私人柴房。快放学时,教室外炊烟袅袅,老师一边瞧着大家自习,一边顾着自家的锅灶。饭香味弥漫整个教室,勾得大家心猿意马、饥肠辘辘,哪还有心思学习。如果谁上课调皮捣蛋或作业没做完,放学后,就会被老师留下当烧火工,等把饭烧熟,才被放回家。等到秋收时,学生又成了老师家帮秋的短工,拾棉花,扒捧子,事后每人发个作业本,算是“工钱”……

当然,这都是发生在八十年代的教育个例,现在农村教育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后,素质教育与八九十年代的小学教育已形成云泥之隔,但相对于城市教育还存在一定差距。村里的孩子周末像个小野驹,到处乱窜,玩得像小泥猴一样。而城里的孩子都去逛个公园,上个少年宫。就算家长有心让孩子学点特长,进个补习班,也苦于农村没这个资源啊。所以,只要家长有这个能力,多选择在县城买房,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

现在,表弟也打算趁过年的空,到县城的各楼盘转转,买套房。

谈到买房,我又把上次劝堂弟在幸福家园购房的理论搬出来:首先,幸福家园离老家滕庄交通方便,车程仅十分钟;其次,离第五小学只一条马路之隔,老人可步行接送孩子;新开的杭大艺术培训学校也近在咫尺,方便孩子上特长班;再者,离妇幼保健院、盐百购物广场也近,生活便利;最后,房子质量高,环境好,绿化面积大,靠近弦歌湖,生活舒适。另外,前几天回老家探望爹娘,得知幸福家园正在举行“回家过年”购房优惠活动,值得考虑。

听了我推心置腹的建议,表弟二人表明了心迹,其实也早有在幸福家园购房的念头,只是多少还有点犹豫。现经我的分析,二人也频频点头称是,表示趁过年把买房这事紧锣密鼓地落实。

“来,为你们的新房子干一杯!”我举杯为他们祝福。“好,喝了古贝春的酒,咱就买古贝春的房子。”表弟一口气把一杯古贝春白酒喝干后,拍下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