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贝春集团

酒融文化香万家

2016-03-03

仲夏时节,暖风习习,草木葱茏,繁花似锦。随德州市作家协会采风团,赴耳熟能详的“千年大运河,万家古贝春”之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参加相约古贝春名家笔会,咱尽管不是什么“名家”,但有幸受邀其中,自然心情格外愉悦,不是时下流行“重在掺和”嘛!虽然仅短短一下午时间,真可谓走马观花,但无论是游览巍巍酒仙山、洋洋百诗苑、绵绵诗酒大道、清清古贝春湖,还是参观沸腾的酿酒车间、丰厚的窖藏宝库、典雅的酒文化馆、先进的科研中心,还是接触锐意进取、热情好客且文化内涵丰富的干部职工……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唤起几十年来结缘古贝春的美好回忆,切身感受其日新月异之迷人风采,尤其是企业与文化兼容并蓄、共促发展之无穷魅力。

 

缠绵不断古贝缘

我脑海里对酒印象最深的当属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正上高中。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光曦一曲旋律悠扬、高亢嘹亮的《祝酒歌》响彻大江南北:“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胜利的十月永难忘,杯中洒满幸福泪。十月里响春雷,八亿神州举金杯,舒心的酒啊浓又美,千杯万盏也不醉……”粉碎“四人帮”、结束十年动乱,亿万人民群情振奋、欢欣鼓舞!多年来翻来覆去就看那么几部样板戏,听有数的几首红歌,虽然感情较深,人人都能哼上几曲(段),可时间长了,难免产生视觉听觉疲劳。所以此曲一出,马上红遍神州大地,真如美酒飘香、沁人心脾!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现实生活中能看到喝酒的场景很少。农村家庭来了尊贵客人,无非是切点豆腐皮,炒个白菜丝,开瓶块儿八毛的老白干甚至到供销社门市部打点儿散酒,用白瓷直壶烫酒,然后倒进小白瓷酒杯里,不失礼节地“比划”几杯,难以看到“现实版”的“千杯万盏也不醉”的壮观景象。但即使这样,满屋里依然飘荡着诱人的醇香。不过,按规矩小孩子是上不得酒桌的,更谈不上动酒瓶酒杯了。

真正与酒零距离接触,当是1985年9月10日,全国第一个教师节。我农学院毕业后荣归故里,被分配到离县城30多里地的陵县第一农技中学任教。当天上午到学校报到时,分管业务的曹校长硬是将我和先后到学校报到的几位准同事拽到家中共进午餐,饭菜摆了一桌子。曹校长除了嘘寒问暖了解我们的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家庭情况等,还不断举杯劝酒,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大家一见如故。虽然现在已记不清喝的什么酒了,但当时温馨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尽管若干年后工作岗位几经变动,但13年的职教情结永生难忘!

真正自己买酒喝酒且结识古贝春,则是在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秋天。我所在的学校由乡镇迁至县城西北隅,当时学校按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占地200亩,规模宏大,布局分明,可以非常自豪地说现在也不落后。学校大门口西侧有个小卖部,除了日用品,橱柜上最显眼的便是酒类,至今记忆深刻——没有外包装的三棱古贝春和绵竹大曲、赤曲、夜郎村等一字排开,也就是说咱鲁西北的酒和有名的川酒、黔酒“并驾齐驱”啊!虽然价格只有三四元钱,但在当时可是名酒啊!那时改革开放春风劲吹,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咱教师“臭老九”的帽子也算基本摘掉了。同是单身的我们,偶尔相聚一起,开瓶最时尚的鱼罐头、水果罐头,炒俩小菜,小酌几杯,商谈教学,畅叙友情,其乐融融。学校刚刚搬迁,伙房餐厅还没有就绪,因此我们的中秋节是在办公室过的。大家自带碗盘筷子,按当时的办公室、教研组分别组合就坐,学校出酒菜酒具,校领导逐桌敬酒。虽然条件简陋标准较低,但酒菜飘香、笑声飞扬,此情此谊令人念念不忘!那天晚上喝的酒就是三棱古贝春!次年,同时参加工作的同事陆续结婚,当然喜酒大多还是三棱古贝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日益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宾主坐位、饮酒器具、敬酒方式等餐桌酒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但无论怎样变化,几十年来,古贝春酒始终与我有缘形影不离——从当初单一的三棱,到后来适应不同消费人群和用途的价位多样、款式各异的纯粮系列酒,比较常见的诸如喜宴所用“小百年”“大百年”、接待宾朋所用“五星级”、商务接待所用“内招”等等,真是百花齐放啊!据说当年几元钱的三棱古贝春酒早已身价过百,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增值率也很可观哦!且一瓶难求。不过购买者已不是为了喝酒,而是收藏美好的时代记忆!

 

睿智进取创强企

零距离接触古贝春人、欣赏古贝春景、聆听古贝春事,则是相隔近30年后的这次笔会。

接到通知,几十位文学同好按时在德州市作协办公楼下集合,统一乘车前往古贝春集团公司。步入南大门,与其相对的是高大逼真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塑像,身后壮观的影壁墙上镌刻着其恢弘名作《七律·长征》,这正是古贝春人攻坚克难、睿智进取、推动企业不断跃上新台阶的精神写照!

不是吗?早在共和国刚刚诞生不久的1952年春天,相伴缕缕和煦春风和阵阵运河涛声,几家民间酒作坊业主共议合作大计,变一家一户零打碎敲为合伙抱团集约发展。虽然几经周转,事与愿违,但毕竟开启了古贝春酒业发展之先河。

1975年3月,张子文成为改写武城酒厂命运的奠基人。是他远赴数百里费尽口舌请回粮食酿酒老技师马绍星,结束了地瓜干酿酒的时代。他们外出学习,刻苦攻关,以优质高粱、小麦等酿造的“武城特曲”、“古贝春”酒相继诞生。他不安于现状,继而又从遥远的南国千方百计请来已退休在家的贵州茅台酒厂生产技术科原科长杜安民,精心酿制出溢香流彩的酱香型酒“古贝元”,为古贝春家族再添新成员。

古贝春人特别注重传承历史、弘扬文化,将这些创业元勋铸成塑像,与其他37位与酒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雕塑分列诗酒大道两侧,成为创业交响曲中激昂的音符!

1996年年初,年仅31岁的周晓峰成为古运河岸边风雨飘摇中的古贝春集团总公司这艘大船的舵手。他不负众望,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力促老企业焕发青春。如今的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已成为集产、学、研、发为一体的全国纯粮食酒重点生产厂家。由此可见,周晓峰是一位难得的企业家。通过接触我发现,他还是一位造诣很深的文化人,从笔会上他热情洋溢的致辞以及敬酒时“祝各位端午节、父亲节、夏至三节愉快”等言语中便可略见一斑。

还有一位人物印象很深、值得一提,那就是此次陪同我们参观并共进晚餐的企业文化总监李宽云。每到一处,他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使我们不仅对企业发展变迁有了全面了解,且对各种文化设施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充分的认识,不愧是企业文化的标志性人物。陪餐敬酒时他更是饱含热情且不失幽默,适当敬酒而又酒分量饮不强逼,妙语连珠,笑声阵阵,酒香四溢,乐趣丛生。

当然,负责讲解的几位讲解员仪态端庄、形象姣好、知识丰富、声情并茂,当是企业文化代言人。

 

精酿细造出名酒

武城位于齐鲁燕赵交界处,齐风鲁韵燕魂赵魄在此汇聚交融,人文历史厚重。受大运河清流滋润,土地肥沃,盛产粮食,这为酿造纯粮美酒提供了丰厚的物质保障。

老厂区那棵见证企业起步的垂柳,历经几十年风霜雨雪,至今枝繁叶茂,并散发出阵阵美酒醇香且清晨更甚。为适应企业大发展的需要,公司迁入现在的厂区,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周边相邻钱庄、梁庄、曲庄三个村庄,还专门开辟基地,种植了5万亩酿酒粮食作物。哈哈!有了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企业不酿好酒、走鸿运才怪呢!当然,企业发展主要还是靠坚强的领导班子、向上的职工队伍、正确的发展思路、科学的管理方法……

绿树环绕中,是高标准的科研中心。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在秉承传统酿造工艺基础上,坚持科研创新。科研中心在国内同行业研发中处于领先水平,部分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生产工艺的管理、质量检验、技术开发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为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源泉。

沸腾的酿酒车间一望无际,一个个长方形的发酵池分布有序,其内是正在发酵的粮食,上覆金灿灿的稻壳。大概是来参观的人太多了,工人们干劲十足、有条不紊地忙活着各自的活儿,绝无大惊小怪向观者张望的眼神。

在工作人员引领下,我们走进酒库楼,只见一排排绛紫色的大酒坛红绸封口,黄丝带扎系,宛如接受检阅的方阵,一坛千斤,共窖藏8000吨,令人叹为观止。与之相连的则是酒仙山下的酒仙洞,30米长的地下走廊里,镶嵌着20幅反映古今中外与酒有关的轶闻趣事的精美青石壁画,融汇历史知识、行业常识、文学艺术和雕刻技艺,令人赏心悦目。两侧则是应客户需求,摆放的容积不同、储存年数各异的坛装佳酿。继续前行,出得洞口,则来到了企业的制高点酒仙山下。

 

高山流水溢酒香

该公司最令人震撼的景观当是酒仙山。它虽然不是太高,若在山区肯定算不上什么山,可在平原地区,那可真算是山了。此山高24米,奇石叠翠,高耸入云,山顶上建有和谐亭。企业高管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避免为造山而造山、单纯修建文化景观,而是在山下建造了一座酒库,名曰“酒仙洞”。酒仙洞内温度恒定,既可以节约管理成本,还有利于保证存储质量。山前的两块巨石上雕刻着由书法名家题写、中华辞赋创作协会副主席布茂岭先生撰写的《古贝春赋》和《国蕴酒赋》。古贝春人独具匠心创意雕塑的“酒仙”,端坐山前,美髯飘逸,神态悠然,其前伫立一尊铜鼎,上书“鼎盛千秋”四个金色大字。山上广植花草树木。由此,该山集奇花异草、怪石秀亭、美酒佳酿、创意雕塑、名人墨宝于一体,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诗酒大道绵延800余米,在砌好的水槽内用两堵水泥墙托起两排“书本翻开状”的花岗岩,岩石上雕刻着56位书法家题写的从先秦至现代的与酒有关的名诗佳句500余首(句)。两排岩石中间安装水管,喷出的水徐徐漫过水面,流进水槽里反复循环。

自南端远远望去,形成高山流水的壮观景象。我不仅大发感慨:“这里流淌的哪是水啊,分明是酒!”不是吗?酒仙山下有酒仙洞,酒仙洞中有装满美酒的酒坛,那酒仙山分明不是用土石筑而是用粮食精——酒筑起来的!难怪伴着涓涓细流,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酒香。

诗酒大道两侧,分列40尊酒星雕塑,这是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精心筛选出来的与酒密切相关的人物。在缓缓前行的观光车上我忽然发现还有我区的历史文化名人东方朔,倍感亲切!他们见证着古贝春的前世今生,述说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酒文化。40人中当然包括上述三位功勋人物,虽然他们历史不长,但毕竟创造了古贝春的辉煌,且已走进了历史。

 

奇石秀湖呈美景

百诗苑位于公司总部绿化带内,其主角是200多尊大小不同、奇形怪状的刻石。体积较大且平面较多的石头刻有两、三首诗,一般的刻有一首诗或一句名言,体积较小的则刻有“酒神”“酒仙”或“福”“寿”“喜”等词语。面积较阔的绿化带内还铺装了蜿蜒曲折的甬道,鲜花绿草点缀其中,奇石上或豪放或委婉或清新或深沉的诗句,篆隶楷行草各尽其妙的书法,可谓美不胜收。

古贝春湖位于百诗苑环绕的厂区东南角,采取循环换水的方式,保持了湖水的清澈。立足岸边,但见杨柳摇曳、碧波荡漾、鱼翔浅底、鹅声悠扬。艺术长廊漂游水上,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徜徉其上,微风拂面,风景如画,好不惬意!更令人过目难忘的是其两侧的国内政要、将军墨客的题词,可谓琳琅满目,饱含对古贝春以往成绩的高度赞许,以及对企业未来的殷切期待。

 

丰厚馆藏展万象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古贝春酒文化馆集中华酒文化与企业文化于一体,其规模之庞大、内涵之丰富、装饰之精美,堪称全省之最,全国也很罕见。

迈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酒神”雕塑,须发飘洒,面容沧桑,宽大的衣服皱褶恰似纵横交错的山川河流。他向人们诉说:酒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它采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集偶然生成与必然结果于一体。

这里是酒器的博物馆。种类繁多、造型各异、材质不同的各类酒器在展柜中依次排开,蔚为壮观。

这里是国画的展示厅。众多国画名家的画作在此一展风采,与众不同的是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均反映了人与酒的故事,画里有人,且有人必有酒。

这里是书法的陈列室。众多政界要员、文人雅士、演艺名流,为古贝春美酒所折服,纷纷挥毫泼墨,于是乎,墨香与酒香相融贯通。

这里是文艺的大舞台。殷秀梅、刘欢等文艺巨星前来献艺的画面,与古贝春秧歌队、架鼓队的演出交相辉映、同放异彩……

 

不知不觉间,夜色已笼罩古贝春厂区,暖风徐徐,蛙鸣声声,空气中弥漫的醇香通过鼻孔,与已融入胃肠的美酒相交融,令人顿生飘飘欲仙之美感……期盼再相见,不了古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