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3
7月29日,天阴沉沉的,气温高达39度,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闷热的天气让我烦躁不安,感觉要发生什么事似的。
我正在扫地,副班长王丽君招呼我说:“你去替孙淑娥干一会活,她要去人力资源中心办手续。”我的心一颤,再看同事们也在猜测、议论。两个月前,她就接到快要退休的通知。果然,她回来后告诉同事们,今天是最后一天上班,明天就正式退休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愿接受这残酷的事实,当我见她眼圈发红,用深情的目光看着我,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躲到包装后面掉起了眼泪。整个上午,我像掉了魂似的,觉得孤单、失落、无助。眼前总是浮现出十多年前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一幕幕……
2006年2月,我转到灌装二班,有幸遇见了我同级的高中同学——孙淑娥。那时,我们感到格外亲切。碰巧,班长安排我俩挨着干活,彼此就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越谈越投机,很快就成为知己。
她比我长两岁,就像亲姐姐一样毫不见外地批评我、关心我、疼爱我。她干活认真仔细,我却大大咧咧不细致,她时常对我说:“咱这灌装上的活,不像在家种地一样粗枝大叶,各个环节都得保证好质量。”比如挑包装时,她常常提醒我,不但看好度数,还得检查是否有色差、错版、开胶之类的。十多年来,在她的耐心督促、帮助下,我也慢慢改掉了粗枝大叶的毛病。
最令我难忘的是2006年秋天,灌装旺季经常加班加点。那时,我家还种着几亩棉花。有一次下了班,我没站队就急急忙忙跑回家去拾棉花。晚上,娥姐打电话告诉我,建议我明天主动跟主任承认错误。第二天,娥姐又严肃地对我说:“你不知道咱厂里的制度吗?还有,你天天仗着离家近,掐着点来上班,忙忙活活的遇见点事不就迟到了吗?不会早来几分钟!”我无言以答。她沉默了一会,又关切地说:“以后等礼拜天放了假,我来帮你拾棉花。”自此连续几年,她曾多次在节假日陪我在田间补棉苗、拾棉花、掰玉米……有了她的帮助,我再没请过假,也没耽搁地里的农活。
她不但对我关爱有加,对其他同事也是热情帮助。她喜欢学有关养生的知识,我也爱读书,几年前,我俩共同在图书馆办了借书证,她边学习边实践,自学了一些穴位按摩、推拿技术。同事们闹个腿疼、胳膊疼的都找她,她不辞辛苦地为我们治疗。她经常给我们讲一些养生的知识,像医生一样,讲起来头头是道。她心灵手巧,一直从事贴标工作。尤其是贴圆标,贴得又快又准,她毫不保留、耐心细致地向一批批新来的员工传授经验,受到了大伙的尊重。20多年来,无论在哪个工段干活,她都严格按工艺操作,从来没出现过质量问题;20多年来,来回上下班的路上,经历了无数次狂风暴雨、冰天雪地的考验,从未迟到1分钟……
29号下午,我知道这是她在车间工作的最后几个小时了,留恋、珍惜、伤感交织在一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走到她跟前,给她倒了一杯水,不自觉地掏出手机,见她和往常一样身穿工作服,头戴工作帽,麻利快当地干着活,我调整镜头将这一刻定格为永恒。
终于到下班时间了,她含着眼泪拿出她二十几年来常用的贴标工具——胶枪、浆糊盘、小铁锯。挨个儿摸摸,又慢慢地放到箱子里。最后和同事们相互告别,带着对同事们,对车间、厂区、花草树木的无限眷恋,提着已经褪了色但还能看清标有“古贝春”字样的工作服,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同事们,离开了她热爱的工作岗位。她对送行的工友们说,她想找个机会回车间当保洁员,继续为古贝春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