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4
我认识这样一位朋友,他自称是古贝春酒厂的“铁杆”酒友,这些年喝下的“古贝春”酒数以吨计,还说建议周晓峰总经理设个“特别贡献奖”,对“古贝春”酒的忠实饮者来点“刺激”。我和这位老兄喝过几次酒,他的酒量我是领教过的。他也不瞒着大家,喝到兴起,一边腋下放一块毛巾。哥儿几个一见遇到“酒漏”了,哪里还敢和他较量。
这位朋友姓刘,一米八几的个子,五大三粗,走起路来山响,典型的鲁北汉子。老刘在我老家那里有一企业,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买卖好做,货款难回拢,这位老兄也不例外。他每次送货、要帐,都要带上足够量的古贝春酒,不是送礼用,而是“实战”需要,靠酒量“征服”对方,他常常是以一当十,单枪匹马上阵,把对方十几人的“阵容”摆平。
有一次,这老兄在酒桌上赢了10万元。那次,他到华北某地去送货,天色将晚,买方老板邀他“练练”,他毫不推辞,搬上两箱五星级古贝春就上了楼。那老板也不是个简单人物,擅喝啤酒,人送绰号“一箱不倒”。这天来了兴致,对刘经理说:“老刘,我听说你很能喝,虽然咱喝过多次酒,但你从未露出过‘庐山真面目’。这样吧,今晚上咱就喝个水落石出。”老刘丝毫不惧:“你说怎么个喝法吧?”老板说:“如果你输给我,你这趟货就算白送我了;如果你赢了我,货款一分不少你,再加上10万元!”老板这么大口气,看来是志在必得。对老刘来说,只有“应战”的份儿,不然,就等于认输了,一车货款泡汤不说,从此这地盘上的生意也算做到头了。
酒场摆开,对方12人,老刘不由倒抽一口冷气,自己要对付这么多人,而且一个个绝非等闲之辈,都是 “喝家”高手,看来,老刘这回是不能留量儿了,只有豁出去了。
开始,喝的是古贝春,对老刘来说,这等于是“垫底”。对方展开“车轮战”,老刘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几圈下来,一派七歪八倒、语无伦次,对方除老板之外,已被悉数放倒。老板说:“换啤酒!”老刘应道:“换啤酒可以,从现在开始,谁也不能上厕所。”对方略一迟疑,但还是答应了。
老刘喝到第13瓶,那老板第12瓶却现出难色,喝了两口,便放下瓶子,将10万元的支票推到老刘面前:“老刘,你赢了……”便趴在桌上呼呼大睡。
老刘每次提到这事儿,并不是显摆自己的“能耐”。他说,我这点酒量都是古贝春酒“喂”出来的,要说还得感谢“古贝春”呢。连那个输了酒的老板都说,“老刘,你赢我是沾了‘古贝春’的光,这么多年让你练出酒量来了。那酒好!找机会咱还得较量。”老刘说:“什么时候我都奉陪,喝不过你,我还敢说自己是‘古贝春’的家乡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