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酒——写在父亲节到来之际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  发布日期:2010-07-02

  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你在过后的日子里却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它就是那宽广无边的父爱。
  一个母亲,三个孩子。静静地围坐在饭桌前。孩子们眼巴巴的盯着饭菜咽着口水。母亲不时向外屋张望——三五个老乡或坐或站,或抽烟或聊天,一个矮矮瘦瘦的男人一直忙碌着:测体温,量血压,诊脉,看舌苔,微笑询问,包药,打针……人们渐渐地散了。他终于抬起头来笑着长舒一口气,走向饭桌……。这个乡村医生就是我的父亲,—— 一个女儿对父亲最久远的记忆。
 “摔人”事件
  可能因为我是家里的长女,父亲从小就对我宠爱有加,极少对我动粗。但是有那么一次,却令我终生难忘!
  自我上小学以来,劳累一天的父亲每天晚上都会拿个凳子坐在我身边陪我写作业,并及时纠正我的错误。久而久之,我便养成了依赖他的坏习惯。到了三年级,随着功课的加深,我越来越不习惯独立完成作业,总是感觉父亲陪在一边才踏实。记得那是一个夜凉如水的夜晚,当时母亲正在灶间做饭,我跪在椅子上扒着写字台写作业,并不时喊着忙碌的父亲:“爸爸,快来看,这个对吧?”“爸爸,这个是这么做吧?”使得父亲来回奔跑在我和病人之间。等病人走完了,我还有一篇作文《雪》没有写,于是又问父亲怎么写,父亲让我回忆雪的样子,引导我看课本插图,并举出了几个描写雪的句子。但我还是不愿动脑筋,嚷着要父亲为我写下来。“到底是你上学还是我上学?”父亲突然急了,他提起我衣服的后襟,生气地将我扔到了地下,受到惊吓的我立刻晕了过去……
  等我醒来的时候,听到母亲的啜泣和埋怨,看到父亲满头汗水,正在焦急地对我又是掐又是摁。见我睁开眼睛,他却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还不忘大声呵斥:“这回想着了吧?做作业不自己动脑筋,光依靠别人!”
  从那次“摔人”事件以后,我做作业再也没有问过任何人,成绩却越来越出色了。
饭桌上的故事
  1985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初中。在不知不觉当中,我发现自己不愿回家了,因为每次回家都要在饭桌上面对一道特殊的菜——父亲的唠叨。
  记得当年我还见多识广地告诉弟弟们:饭桌就是咱三个的政治大课堂;爸爸就是咱们的政治老师。
  父亲的话题无论从哪里提起,最终都会归结到一个主题上来:读书与前途。他会把自己的生活阅历、社会经验都信手拈来转变成生动感人的活教材,引导我们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一边展望读好书后的美好前景,一边历数读不好书后的悲惨结局。说实话,当时我还真挺佩服老爸的,因为不善言辞的他在那时竟变得口若悬河。
为了落个“耳根清净”,那时我时常找借口不回家。如今,我已经为人妻为人母,很少有机会听到父亲的唠叨了。但是每当我苦口婆心地对女儿说教,看到她不耐烦的神情时,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当年的父亲来。于是大发感慨: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父亲在饭桌上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只要看到我们爱吃的菜,他就会举着筷子嚼着馒头,菜是再也不肯吃的了。我们催促他一声,他就吃一点。
  有一次,刚参加工作的大弟弟从北京归来,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围坐在一起举杯言欢。席间,弟弟说了一句:“咱娘做的西红柿炒鸡蛋真好吃!”于是大家都去尝。从这以后,父亲的筷子就一直举着,眼睛始终没离开过电视,弟弟催了几回,他只是敷衍着却不肯动筷。想到父亲多年来的这个举动,弟弟又是心疼又是生气,竟动情地流下了眼泪。气氛凝固了很长一段时间,看着电视的父亲才回过神来,忙说:“哭什么,我这不是忙着看电视呢吗?”
永远的支持
  求学之路是艰苦的。在这期间,我们姐弟或轻或重都患上了鼻炎,经常感冒。为了不影响我们的功课,父亲借中午或晚上放学的时间,给我们送来可口的饭菜和大包小包的药片,有时还会到学校来为我们打针、输液。学校离家十几里,有时一天要往返好几趟。父亲又得忙农活又得给人看病,抽时间还得来照顾我们。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不能说出来,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地学习,用成绩来回报他老人家的良苦用心。
  中考和高考是每一个学子最关键的人生时刻,十年寒窗在此一搏。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来说,更是决定一生命运的转折点。那一年我参加中专考试,内心的忐忑不安难以言表,临近考试的那几个晚上,我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为了让我安心考试,考试的前一天晚上,父亲一反平日的严厉,和颜悦色地对我说:“人这一辈子会有很多次机会,每次机会来到身边的时候,你只需尽最大努力去争取,去好好把握,哪怕最终没有抓住也不后悔,因为你已经尽力了。孩子,明天你只需要发挥正常水平就行了,我会一直在外边看着你。”接下来的几天,他一直微笑着目送我进考场,迎我出考场。很多年过去了,考场外烈日下父亲那瘦小的身影一直定格在我的心里。
  后来据他说,张榜的那一天,看到我的名字,他的大脑“嗡”的一下,简直不知道怎么回的家。那天晚上,父亲破例买了一瓶“三棱”古贝春,直到喝得有些醉态才肯停杯。
  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我们都像出笼的小鸟飞出了家门,一个个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我这个家中老大都到了奔四的年龄。前几天,我正在家吃午饭,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说要给我订做一个卫生间的小防盗窗,问我尺寸。说是他见我家临近楼梯的卫生间没有防盗窗,不安全,最近都联系好几家做防盗窗的了,人家都嫌活太小不愿给做,就趁中午提早吃了饭赶了十几里路到县城来碰碰运气,还兴奋地告诉我:“真找到一家给做的。”并嘱咐我不用管,吃饭后好好休息,别耽误下午上班。想到年过六十的老父亲顶着烈日来为我订做防盗窗,我拿着电话呆呆地愣了半天,直到那边传来挂机声。我告诉自己:这就是父亲!
  父爱其实很简单。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让人醉在其中。写到这里,那一首熟悉的旋律又飘荡在耳边:“……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武城县武城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