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船调儿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古贝春报编辑部 发布日期:2010-12-02
面对这寂然无声的古运河,千年尘封的岁月就这样从浅浅的河底倏然冒出,这岁月似承载往事的碟片,在眼前播放着运河往昔幕幕陈旧的影像,当那段段泛黄的影像不断地重叠在眼前的古运河上时,这千载的古运河历染沧桑,古朴而厚重。
运河的厚重,源于他的质朴,虽没有惊涛骇浪,却也日夜奔流,虽南北连通五大水系,却也吸纳太行山的脉脉细流。他岁月悠长,堪比肩长城,但他默默流淌心怀坦然。他曾名震海外,却也有安于平凡的豁达。
这就是我们的古运河,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
站在初冬略显荒芜的古运河畔,望着那雾气氤氲的河水轻缓流淌,在那沉静的氛围中,细细咂摸这古运河带给我的感动,我能从中得到作为运河儿女的自豪,能从如碟片的岁月中,捡起点滴往事,能为匆匆逝去的年华得以无声的慰藉。
这就是古运河,慈爱又安详的古运河。
2009年,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在家乡演出,那天众多明星大腕的演绎,完全被一首家乡的民歌盖过,那天万人齐唱,歌声悦耳,荡气回肠:
桃花吆,红似火,河西的姑娘们,过河来唱秧歌。撑船吆,过河唱秧歌,河东的小伙子们,唱起秧歌我来合吆。
运河流水那个哗哗响,家乡歌儿多吆,过去唱的是什么歌,今天咱来唱什么吆。过去唱秧歌那个苦泪多,泪水多的流成河呀,今天咱来唱秧歌,人也笑了水也乐。
……
运河吆,长又长,家家好风光呀,唱起了那个秧歌来,咱们感谢中国共产党
……
这首《唱秧歌》的旋律源于大运河的船调儿,1964年被重新填词并参加了当年的全国民歌大赛,获过奖,并传唱至今。
如今,再伴着这质朴悦耳的旋律,回望这古老的运河,眼前朦胧的运河水面定是浩浩汤汤,南来北往的船只挤满窄窄的河道,河畔百里长堤绿柳成荫,柳枝轻抚水面。街边商埠林立、酒肆成林,百姓穿行其间,自得其乐。商贩们吆喝声此起彼伏,所卖商品琳琅满目、涵盖南北名品奇货。河面上,往来客商口音南北混杂,时有艄公兴起,扯开嗓子吼几声船调儿。河岸上,成队的纤夫似是躬身爬行,吼着粗犷的号子拉着沉重的货船逆水南行。好一个恬静安详的小镇,好一个旷古卓今的太平盛世。
这时的古运河是繁盛的,但它留给我们的不单单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南北沟通的一种精神和文化,使得这小镇能与时俱进,几度繁荣。
这运河始于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自从这条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河南北贯通那天起,运河连接的不仅仅是地域的南北,她更像是一扇打开南北的窗口,人们通过这扇窗口互通有无,在商品交往的过程中,自然无形的也带来南北文化的交流。昔日的运河,南起杭州,沸沸扬扬一路走来,多年累积的运河文化点缀其间,像是一条从南至北缓缓打开的千里画卷,又似是一段时而舒缓、时而奔放的音符,听我们的民歌,带有南方民歌的婉转细腻更兼具北方民歌的粗犷豪壮。
万里长城横亘东西,实为南北隔断,可看为“阻”,运河绵延几千里,则可看为是“通”。若单论长城与运河对南北文化交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很显然,运河应该更胜一筹。直到现在,运河南段还在南北的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长城早已伫立寒风,沐浴黄沙,只能让后人在其身上回味刀光剑影的苍凉历史了。
如今,家乡段的运河早已沉寂下来,站在桥头,极目远眺,多落寞的运河呀!我不止一次思索这古运河如今存在的价值,难道也如长城,只是为后人留一个苟延残喘的古河作为瞻仰吗?
我曾苦苦思索过,却在点滴中理解了其存在的价值。
河西数镇原隶属山东省,属于武城,如今虽已划归河北省数年,但运河两岸的人们,特别是一些老人,他们的灵魂却坚定地守望运河,始终未褪去山东人的执著与憨厚,更没有隔断与武城的心灵纠葛,他们称呼河对岸依旧是“河东”,而从不是“山东”。这运河是条长长的纽带,他把河东河西的人们紧紧地扭结到了一起,有这运河如慈母般的牵绊,河西人的心永不会离开武城的怀抱,河东的人们便也会牢记河东河西本一家的事实。这运河水呀,你浇灌了两岸的金黄五谷,更哺育了运河儿女朴实的胸怀,那胸怀像这片黄土般厚重,像运河船调儿般雄浑,却也又如这运河的涓涓细流,情深而意长。当运河两岸儿女同时敲响震天的架鼓,扭起欢快的秧歌,并不时吼几声粗犷的运河船调儿,这运河已不再辽阔,而两岸人的心也会由此靠得更近。
当孙伏伽乘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其儒雅的背影倒映波面,运河千载悠悠,开创了运河儿女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自此武城文人辈出,直至今日。当窦建德点将台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运河儿女的血性与刚毅,为世人所赞颂。运河儿女在追求自由、追求解放的道路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烈,他们的事迹可昭日月,彪炳千秋。
这运河水呀,早已流进运河儿女的心间,把自己的优良品质灌入他们的灵魂,深至骨髓!
纵观运河流经地域,均为人杰地灵之所,这曾经依傍运河水的小镇,经历过无数次的繁荣,创建过数次安乐的太平盛世。这里因河而文人群聚,这里因盛世而诗酒成风。这里“秬鬯酒”、“小米香”、“状元红”,直至今天的“古贝春”享誉华夏,正是应了那句话,“山青水美出好汉,盛世年华兴诗酒”。
这运河沟通了南北,这运河带来了繁盛,带来了盛世,文化得以交融,也交融了酿酒技艺,饮南方的酒,入口温润,回味绵长,像读一首尔侬我侬的婉约诗,杯底能见巴山蜀水、三江红土的秀丽,但似乎缺乏了点阳刚。传统的北方酒,辛辣甘洌,像首执剑仗马、纵横捭阖的豪放诗,又少了些绵柔。但家乡的酒,吸纳了南方的绵柔继承发扬了北方酒的甘洌,就像我们的古贝春酒,便也是运河潜移默化中悄无声息的馈赠。
“千年大运河,万家古贝春”,这是句经典的古贝春酒广告语,朗朗上口而又大气磅礴,大运河、古贝春酒,一个是流淌千载、旷古绝今的古运河,一个是中华老字号、享誉华夏的名酒。他们之间的联系,可谓是珠联璧合,也是一种美妙的琴瑟相和,两者千年共存相伴,他们一路走来,相互辉映。确切地说,运河是美酒活生生流动的姿态,而古贝春酒则彰显的是古运河的灵韵,用其特有的醇香诠释着这古运河深厚的内涵。而这酒别致的清香,却又是古运河吸纳南北留下的经典之作。古贝春酒如玉般的琼浆源于运河甘甜的泉水,源于运河浇灌的金黄五谷。这流动的琼浆恍若浓缩了古运河蜿蜒的影像,溶于点滴,绵延流长。大运河、船调儿、古贝春酒,这是悠然历史给予运河儿女最丰厚的礼物,更是为这小镇镌刻上的声色兼备的符号。
当世人似乎要淡忘这座年代久远的小镇,当这曾璀璨运河流域的明珠似要湮灭于历史的长河,当泛黄的往事终要褪变为昨日的风花雪月,轻斟一杯古贝春酒,在其酒珠儿叮咚滴落酒杯的声响中,漾开的涟漪顿作这古运河往昔的碧波,哗啦啦地迎向驶来的船头,岸边依旧有躬身爬行的纤夫,那粗壮的运河船调儿穿越历史,响彻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