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亲近的酱香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济南市长清区国税局 发布日期:2010-11-08
山水之美,不在乎名山大川,房前屋后皆风景——陶渊明说过大意如此的话。仔细想想,确有道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滋补我们心灵的最佳养料,正是身边风物,寻常景观。
对于风景,很多人都有“围城”情结。我们习惯于舍近求远,北边的人往南跑,南边的人往北赶;外边的人向里挤,里边的人朝外涌。从不缺乏追逐远方山水的热忱,却对近前的草木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总以为身边风景唾手可得,随时可看,以致一拖再拖,终生错过。此种情形如山民砍柴,离山十里,柴在家里;离山一里,柴在山里。更像饮酒,人们常常夸耀曾经喝过的名酒、国酒、洋酒,却忽略了离自己最近的酒、最亲的酒。
区内的一位老作家,盛情约我去他老家做客。我不能空手而去,便带了两瓶存放多年的赖茅酒。这是一个三面环山的村庄,山岭合围如一张座椅,村庄安详地端坐其间;村中有很多水塘,尽管大小不一,但无一处不是碧水滢滢。鹅鸭嬉戏,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鱼翔浅底,从容而不迫,悠然而自得。出村往北约两公里,有一大截古长城遗址,断壁残垣横卧于山梁之上;芳草萋萋,相杂其间。如同一条古老的长龙,七环八绕,锁住了数千年的文明。我细细端详着古长城,感觉像极了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老人;它沉默不语,仿佛也在眯着眼睛看我。这来自远古的目光,穿越历史的积淀,逼视我的灵魂。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犹在,关隘不存;古长城上的硝烟与呐喊,已经化作了云雾,飘零不知何处。长城老了,它在完成一世的荣耀之后,升华为人们仰望的高度。我坐在长城黄褐色的石块上,极目望远,感觉自己是如此幼稚与渺小;以长城遗迹为背景,拍了几张照片,我的面貌又是如此真实而清晰。历史是遥远的,现实是亲近的;历史在衬托现实,现实在延伸历史。当时天气和暖,柔风吹拂的脸庞有点儿痒痒,心中也温热起来。
吃午饭时,我拿出了自带的赖茅酒。陪同我们的一位企业家却摆摆手,向酒店老板要来了古贝元酒。他笑着说:“来,尝尝武城的酱香型酒吧,不是茅台,胜似茅台啊!”哦,德州武城是咱济南长清的近邻,两地也是多年的友好区县。古贝元酒,我在二十几年前就喝过。我姥姥家在德州,我第一次醉酒,就是因为在大舅家喝东阳好酒(即现在的古贝元);那时年轻没有喝酒经验,再加酒好而有些贪杯,结果醉倒在大舅家的厕所里。后来再喝茅台酒,我恍然大悟:敢情东阳好酒的味道,就是茅台酒的味道啊!这次见到古贝元,我眼前一亮,倍感亲切。是啊,我怎么老想着远道而来的赖茅酒,偏偏忘了近邻的酱香型呢?于是乎,这场酒喝得热热闹闹,畅快淋漓,格外尽兴。
时过不久,我又约朋友们来到了我的老家。此时已是初秋时节,我站在自幼就熟悉的湖泊岸边,心潮如湖水一般激荡涨满。正值大雨过后,天空依然阴云密布。只见宽阔的水面上,一个异常庞大的燕阵,成千上万只燕子,铺天盖地,高飞低旋。横跨湖面的几条电线上,也密密麻麻地挤满了燕子,既像是长长的音乐线谱,又像是整齐的士兵队列。几场甘霖涨秋池,谁家燕群戏秋水?这些人类的老朋友呀,相邀相约到此玩耍,是看中了乡亲的友善朴实好人品,还是迷恋上老家的好景色呢?这样大规模的阵容,如此壮观的景象,我从来没有见过,做梦都没有梦到过,堪称大自然的奇观喽!它们来自何方,要去哪里呢?我无法猜想,只感到震撼。到了饭时,赶到农家饭庄,点的菜是地方特色野味,喝的酒依然是“北方茅台”古贝元,主食是我老家的特色小吃——崮山馍馍。这种馍馍十个一串,历史悠久,做工细腻,精巧绝伦,果腹养眼,绝不粗鄙。崮山馍馍独一无二的味道,与古贝元酒醇厚绵长的酱香一结合,嘿,堪称饮食绝配哟!不仅唤醒了大家麻木的胃口,也振奋了朋友们迟钝的神经。
小时候,常听一首老歌:“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其实,人的生命之短,祖国版图之大,走遍谈何容易。别说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即便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大闲人,倾其毕生精力跑来跑去,要将国土的旮旮旯旯走完,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毛主席晚年最愿意呆的地方,还是韶山的滴水洞;最愿吃的,也是老家的红烧肉呀!
家乡周边不乏佳景,“围城”之中美不胜收。如果不能经常跑远,那就经常来个“近家游”吧;如果不能经常饮用茅台酒,那就与古贝元结缘吧!能将身边的风物尽收眼底,能有近邻的美酒相伴左右,也是蛮不错的享受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