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苑漫步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中国作协采风团 发布日期:2012-01-02
到德州武城时,已是下午四点。待下榻后去古贝春酒厂厂区参观,已值苍茫时节。想象中的炊烟正在四围洇上来,暮色中,运河水似拍打着芦荻,一点一点摇出雪一样的芦花。秋的意味在升腾流转,鲁西北广袤的原野像暗示一样铺陈在脑际。在幻觉与现实纠结中,我们一行人鱼贯走进了酿酒车间。
许是国庆节的缘故,偌大的车间空空荡荡,仅有三五人在门厅口忙碌着地上的一堆谷物的渣料。有薄薄的气体从中生出来,就像《圣经旧约•列王纪上 》所说:我看见有一小片云从海里升上来,不过如人手那样大。这样具体而又边界清晰的云罩住了几个工人,他们的动作就有了超现实的意象。他们时而聚拢,时而分开,将缭绕的云挥挥洒洒,眼见得满室流韵,在一片芬芳里,将自己的身影弄得零乱有致。出料,上料,铺展,搅拌,分撒,聚合,冷却,蒸馏……在如此现代的车间却上演着远古先民般的舞蹈,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他们完全是用千百年沿袭下来的规定动作来从事这项工作——那是用力量、速度及情感雕刻而成的酒神之舞。据说白酒行业里,即使科技含量再高,某些环节仍保留手工操作,而靠手工劳作的环节,常常是机器与仪器不及人的地方。虽然是筋肉条条的手臂,虽然是赤裸裸的脊背,虽然是汗水淋淋的面容,但他们却是受了神喻的一些人。他们能触摸到酒神的衣袂,能嗅到酒神的气味,能听见酒神的笑声,他们被酒神附了体,就成了真正的酒神。在神的界域里,他们与神共舞,为人间制造着欢乐,创造着神迹……不一会儿,我看到那些酒汨汨流淌出来,洁白,晶莹,如露珠,如山泉。好客的主人把酒盛在杯子里让我们品尝。我们一行作家中有爱酒者立时围拢过来,品味之后表情夸张。我不饮酒,亦不懂酒,但却深受诱惑,禁不住倒了小半杯一饮而尽,顿时如吞一团火般堵在喉咙,半天说不出话来。一问方知,这是刚蒸馏出来的酒,称之为原酒,高达七十多度,因没有勾兑和处理,是和酒精的滋味差不太多的。
顺着车间往里走,满眼尽是待发的料渣铺陈在地,这些由五谷组成的方队以粉身碎骨的姿态凝固在一起,等待新的生命形式的到来。据说曲酒发酵,程序繁多,其工艺技术非常讲究。一般粉渣发酵大约五天左右,大曲发酵半月方可,而特曲则需要四十五天才成。古贝春采用高梁、小麦、大米、糯米、玉米为料,发酵期得需六十天,两个月的日月精华孕育其中,才育成一个个风流故事。古贝春的酱香来源于小麦制作的高温酱曲,制曲粉碎时,要求先期二八瓣,后期三七瓣,这样细微的区分,没有巧夺天工的功夫是断然不成的。发酵前还要建胶泥池,那些乌黑发亮的窖泥带着千年的沧桑表情匍匐于池,将满腹的心事托付前来叩问的造酒人。发酵时讲究很多,工具要消毒,场地要卫生,入池的水温要适度。润料时的水温只能三十度,高了烫坏了料,低了润不好,一池料要发酵七次,蒸馏七次,每次烧出来的酒都要单独存放,最后以酒勾酒,不加香料酒精,也不加水浆等成份。真可谓一窖酒曲一颗心,心心相印才能酿出古贝春。
都说出好酒的地方必有好水,而德州与沧州为邻,地面以盐碱地为多,水质又苦且涩。临来时朋友嘱我带些矿泉水,以备不时之需,想来德州水并非造酒之最佳选择。到古贝春后,经厂方介绍方知是运河助力。据当地史料载,此地历史上就是名酒之乡,夏商时有国酒“秬鬯”,隋唐时有“状元红”,之后又有“小米香”酒等,可见武城造酒历史之渊源。而所谓运河助力,也非隋之后的南北运河一己之功,而是得益于两个运河的滋养和哺育。民国版的《中国水利史》曾写道,所谓运河有广狭二义,隋至今代之运河乃属狭义运河,而“广义运河,远溯神禹之导治四渎。所谓四渎,古运河也。”这就是说,隋之前南北运河尚未开掘之前,此地酒业丰隆,靠的乃是东西运河。古代德州谓之“贝州 ”亦称“贝丘”。上古时,此地皆为海水倾覆,后地壳运动嵩岳东岳隆起,海水渐退,但此地仍属泽国,偶有高地丘台露出,方渐次有林木草长鸟兽人迹。至夏商时,此地已是膏腴之地。所谓“贝”,乃指此地盛产贝壳类的软体动物,如蛤蜊、蚌、鲍鱼等等,而另一种解释则是此地是当时全国的 “金融中心 ”。远古时多用贝壳做货币,因此地多产贝类,奇货可居,理所当然会成当时的制币场所。大禹治水时,因势利导,引出四渎,实际上就是整合成四条运河。古之通行,水路多于陆路,而且自禹划九州之后,以都城为中心,条条运河通都会,为的是岁岁贡赋,八方朝贺。所谓运河,实为贡道。斯时都会初为阳城,后为冀州,而冀州则正是尔今豫鲁冀接壤之地,说贝州是冀州的郊区实不为过。禹导四渎,即江、淮、河、济,所谓河,即黄河是也。“其时帝都在冀州,冀州濒河,河为运道之中枢,禹贡各州皆有达河之路,达於河即达於帝都也”。贝州既是重镇,且距冀州甚近,所产“秬鬯酒”成为国酒,该是顺理成章之事。想来斯时造酒所用之水,或许就是四渎之水。周定王五年,黄河大迁徙,“自宿胥口,东行漯川,迳滑台黎阳至长寿津,与漯别行,东迳戚城,历元城、贝丘、平原至成平合漳,复归禹河故道,经浮阳参户至平武入海……”史料中所说贝丘,就是现在的德州,斯时武城人滨河而居,采水造酒,加上其真正乃“汇百川之清冽,酿五谷之精华”,武城之以酒盛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车间盘恒良久,又去储酒库区参观,特别是地下酒库,更是让人流连不已。 酒库之上建一假山,山势逼仄,怪石嶙峋,登高可以看到武城景色。酒库建在山下深处,有电梯升降,所盛酒器均是土陶大瓮,高者若人。酒库内是另一方世界,从谷物到渣曲,从渣曲到成酒,又几经勾兑,方修成正果,最后汇聚在这里,等待着时间的淘洗,在沉默中守望,又在守望中升华。看该厂的电视片时,有封坛大典的镜头,古贝春集团董事长周晓峰先生亲执红绸带,恭恭敬敬把封纸系好,其状如供神明。想来也是,虽隔一层薄纸,却是两个世界,一方尘世,另一方却是未知世界。虽说仅仅是一坛酒,却有五千年的风尘一万年的内容,既有中原的豪放,又有燕赵的慷慨,更有齐鲁大地的热情。用五谷酿成的美酒是土地的精魂,而嵬集美酒则是生活的诗意。人类若要诗意地栖居,没有美酒的参与是难以完美的。那些薄纸后的世界,那一瓮瓮酒似乎都是具有酒的形状的行吟诗人,是有人类情感和人类意识的独立人格的人,他们在时间中打磨,在时间里发育,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去点燃生活,以自己的诗意去引出诗意,像以酒勾酒那样,制造出更多的热爱生活富有激情的诗人,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走过诗酒大道,走过古贝春湖,穿过百诗苑,在浓郁的酒香中,以一个醉者的眼光打量着并漫步着。当我们一行走入古贝春酒文化馆时,就像来到一艘正在航行的舰船上。古贝春真正的独特之处是该厂的酒文化。酒中有道,有思想,有文化,这就是看过酒文化馆后给人的感悟。在酒源探寻部分,笔者第一次知晓猴子造酒的说法,说是猴子们将吃不完的果实堆放在一起,时间长了,发酵的果实流出汁液,在石头的低凹处汇聚,这就是酒的雏形。在希腊神话中,酒神狄奥尼索斯是宙斯的儿子,他在宙斯的腿部出生,长大后教人种植葡萄和制作美酒,因为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欢乐,因此他也是欢乐之神。只是希腊神话中酒神狄奥尼索斯怎样造酒却不得而知。相比之下,我更相信古贝春版的猴子造酒说,或许人类正是借鉴了猴子的经验,才有了之后杜康版的中国酒神。尽管东西方酒神不一,酒源的说法也大相径庭,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酒会给人类带来欢乐,带来诗性,带来艺术。据说西方至今有庆祝狄奥尼索斯的酒神节。在雅典,酒神节是个重大节日,舞台上,数百人组成的合唱队,穿着狄奥尼索斯式的山羊皮,头戴葡萄枝和长春藤编成的花冠,由最富盛名的独唱演员领唱,共同高歌酒神赞歌。演出结束后,市民们还要举行盛大的化装游行,人们装扮着酒神和他的随从,骑着毛驴,赶着山羊,手执神杖和酒杯,或旋转,或蛇行,唱之歌之,舞之蹈之,喝之饮之,不一而足。酒神节往往引来万民狂欢,普天同庆,它的真正意蕴在于点燃生活的激情,用生命之光烛照黑暗,在集体的狂欢中,生存的痛苦与虚无的恐惧被酒神精神所照亮,人们在整体性的活动中来认识生存整体,从而提高生命的强度,用生活的艺术来抵抗生存整体的毁灭冲动。这就是酒神精神的实质。尽管酒神精神时有变化,不断更新,但大体如是。古贝春所营造的也是中国版的酒神精神。在当下,在难以言说的情势下,用纯而又纯的酒来洗净复杂的况味,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明代大书画家文徵明诗曰:晚得酒中趣,三杯时畅然。难忘是花下,何物胜樽前。世事有千变,人生无百年,还应骑马客,输我北窗眠。总之,酒有种种,人有百态。酒家不仅提供美酒,提供欢乐,还提供精神与文化,实际上也是提供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古贝春的独特之处。
我是先被朋友接走的。在德州一家超市,我一连买了三件最上好的古贝春酒,分送给了三个最要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