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推企业发展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公司技术中心  发布日期:2015-07-0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技术中心的左国营,1983年出生,本县武城镇人,中共党员,2006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2014年在齐鲁工业大学完成现代酿酒技术工程硕士学业,2006年7月进入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先后任技术中心技术员、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技术中心副主任,现任技术中心主任一职。多年来在自己的岗位上,我立足本职、积极进取,同所有古贝春人一起见证了古贝春的成长、发展与腾飞,在此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同古贝春的感情,提高了综合素质。
  2007年以来我赶上了公司的第二次创业热潮,先后配合领导完成了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白酒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平台的组建、材料编制、申请办理、阶段调查、年度总结及平台运行等各方面的工作,自入厂以来先后在国家科技部立项科技项目1项、在山东省科技厅及山东省经信委等部门立项科研项目18项、在德州市科技局立项科技计划项目5项,主持项目鉴定验收6项,为公司获得国家级技术创新奖项6项、省级技术创新奖项11项、市级技术奖项15项,先后组织申报专利11项,现已获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先后争取各级无偿资金补助200多万元,在《酿酒》、《酿酒科技》、《华夏酒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1篇,在完成正常白酒勾调生产及白酒品评工作、严把质量关的同时,实现了我公司技术创新平台的正常运行和技术创新工作的正常开展,较好地维护了我公司的知识产权。
  创新是时代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更是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实践证明,为确保产品质量稳定与逐步提高,适  应市场和时代的诉求,就必须进行科技创新,通过创新的手段来确保产品旺盛的生命力,确保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经过几代古贝春人长期不懈的创新劳动,公司现已形成以产学研为主,科技创新为实际生产服务的良好发展态势,现有科技人员110人,涉及生产、技术、质检、设备、勾储、灌装、管理等所有部门,以科研中心为主、以科技协会形式为辅的全员创新模式,拥有使用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性科研大楼,主要围绕白酒酒体设计研发、微生物研究分析、酿酒工艺技术革新、白酒风味物质研究和常规理化分析五方面开展工作,从白酒酿造原料选育、白酒酿造生产、微机勾调生产、地下酒品老熟、自动化灌装生产、全程理化检测分析、产品信息追溯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保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确保满足消费者关于优质健康产品的诉求,较好地适应并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古贝春现有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白酒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古贝春院士工作站、山东省技师工作站、德州市首席专家岗等科技创新和研发平台,拥有包括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等总价值超过2000万元的检测分析仪器设备100多台套,依托古贝春为载体,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食品工业发酵研究院、江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立足公司实际发展需要,借助高校的智力资源,在联合创新的过程中培养、提高了我公司科研团队的综合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这些公司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使得公司产品内在质量稳中有升,从而推动企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齐鲁工业大学产学研基地选在我公司,是公司与齐鲁工业大学的再续前缘,更是得益于公司的经济实力与科研水平迅速发展的结果。公司与齐鲁工业大学的技术合作要追溯到2002年,当时公司与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省食品发酵院建立了长期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每逢周末王瑞明、王君高、马美范等专家教授毅然放弃休息时间,来公司对科研团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对白酒酿造、微生物分析、仪器操作等方面的白酒知识进行了系统性授课和全面性的业务指导,这次来公司授课坚持了一年半之多,他们为公司科研水平的提升和企业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为公司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科研中坚人才。
  时光荏苒,转眼至2010年古贝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建设成立,古贝春积极同齐鲁工业大学联系,招收引进候运华和杨晓慧两名博士后进入古贝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工作。近几年来我公司积极鼓励引导公司员工在职攻读工程硕士,迄今为止已有11名同志考取了齐鲁工业大学的在职研究生,为企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科研水平的提升注入了新鲜血液。
  5月5日,齐鲁工业大学产学研基地正式在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古贝春与齐鲁工业大学的科技合作又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这为公司员工去齐鲁工业大学学习深造及科技创新、产业联合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同时也为齐鲁工业大学的专家、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来公司服务和智力支持提供了便利。相信古贝春人能够通过科技创新的方式成就古贝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