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理由把工作做好

新闻分类:墨香酒韵  来源:公司文化中心  发布日期:2015-07-04


各位领导、各位工友:
  俗话说:成功多从爱开始。热爱工作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也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那么,怎样才能热爱工作呢?有位伟人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就是说,热爱工作要有个理由。这个理由其实就是责任感、就是思想意识。它决定了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而态度则决定了一个人能把工作做到什么程度。
  我到公司工作将近十七年了。也许是年龄的原因,也许是公司的不断创业激励了我,反正在这里我总有理由心甘情愿地把工作做出最好的效果。有专家声称,岗位要四年一更换,以免导致厌倦。我担任《古贝春报》主编将近十六年,一点儿都没厌倦。俗话说:干嘛伤嘛。最近八年,我主编了九部书刊,还协助别人编辑了四本书,但从来没伤感过。2007年以来,我负责筹建酒文化馆,把公司工业旅游园区打造成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创造了两项山东白酒企业第一。工作的繁重让我上过火,但没怵过头。
  回顾这些工作经历和感受,我有三点体会。
  体会之一:没多少爱可以重来
  1998年11月到古贝春公司工作的时候,我已经三十六岁了。尽管积累了不薄的文化功底,但始终没有表演的舞台可以证明自己。在文化部门帮忙两年多,每月一百块钱的收入让我差点驮着车筐去收破烂。这段经历让我着实感受到了搞文化的艰辛。因此,当我担任《古贝春报》编辑时,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我提醒自己不能浪费机会,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把大事做细。
  1999年10月,我担任了《古贝春报》主编,独自一人干了八年。多年来,我从没懈怠过,不论工作有多忙,我都坚持审阅每一篇稿件、每一张图片。2007年夏季,公司领导让我集中精力筹建酒文化馆,报纸可以忽略一下。我打定主意:宁可加班熬夜也不能应付,这是公司的一张脸。十六年来,《古贝春报》很少出差错,完全可以和全国行业报纸一比高低。但我并不满足,我一直想创造全年无差错的奇迹,但很可惜,差错最少的6个年份,都有一个错字。由此看来,追求百分百的完美确实不容易,但我不会放弃。2000年以来,《古贝春报》和我都获得过七次以上的重要荣誉,但我觉得,这些都比不上全年无差错更光彩。
  2007年7月,公司设立了文化中心,我任主任,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其中主要一项就是编辑企业文化书刊,值得一提的是编辑《古贝春酒业志》,这部巨著不仅是县政协出版文史资料的重点工作,在全国名酒厂家中也算是创举。一般情况下,编辑一部志书往往要抽调十几个人搞上几年,而《古贝春酒业志》的编写人员只有三个人,而且是抽空进行。县政协陈朋金主席体谅我们的辛苦,说“内容可多可少,可简可繁”。但我们的答复是:“以编辑《古贝春字典》的态度对待这部酒业志。”经过一年半的辛勤工作,这部书于2013年底出版。2014年获得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称号。
  2007年6月,领导要求我十天内制订出酒文化馆的详细建设方案。我没犹豫就答应了。我想验证一下:我是不是个优秀员工?验证标准就是:敢接受别人认为不能完成的任务,并且主动地加班加点完成它。那段时间,上班下班对我已经没有界线了,我把这些年压箱底的东西全拿出来,最终提前完成了近三万字的建设方案。古贝春酒文化馆建成后,省内外同行纷纷仿照建设,但说到由一个人完成建设方案,至少还没有第二家。有专家称它是“古贝春现象”或“古贝春奇迹”。这是公司的荣耀,也是我的荣耀。
  酒文化馆的建成拉开了公司开展工业旅游的序幕。2007年9月,公司设立了“工业旅游办公室”,由我兼任主任。当时,分管领导对我说:“好好干吧,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我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陆续设计了酒星雕塑、地下画廊、百诗苑、酱香酒生产车间参观走廊等文化景观,带领科室人员把古贝春工业旅游园区打造成了名符其实的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13年底工业旅游园区又喜获“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称号,成为武城县旅游景区第一家。
  体会之二:人生没有小舞台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快速传播、细节决定成败的年代,一瓶酒可以代表企业的产品质量,一句广告语可以体现企业的文化品位,一个人的言行可以影响企业形象。人生没有小舞台,就是把小事做好。
  在实际工作中,我感觉把小事做好并不容易,它需要两种特别的心态。一种是“自个儿跟自个儿过不去”,或者叫“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篇文章的情节薄弱了点,想在省级报刊发表需要修改多少遍?我创的纪录是五十遍以上。筹建酒文化馆时,为了把酒厂已故的老功臣的生平搞详细,我向老功臣的儿子问他老子的生日,他说记不清了,让他问问老太太,他说老太太也忘了。我出主意说:问问你妹妹,闺女回娘家给老子过生日,印象应该比较深。结果一打电话,还真搞清楚了。编写《古贝春酒业志》,公司从老城搬迁的原始资料有欠缺。遇到这种情况原文照搬也说得过去,但心里就是纠结。最后找了五个人、打了八个电话,终于把这部分重要史料补充全了、核实准了。
  把小事做好需要的另一种特别心态是没事找事。《古贝春散文选》是我主编的第二本书。编辑这本书,说省事还真能省点事:把《古贝春报》刊登过的散文挑上百十篇,按时间先后一排列,这样编印出来也说不上不好。但我总感觉看起来会很沉闷、很单调,也杂乱。这样一想,我就根据文章内容设了九个栏目,每个栏目都有一个贴题的图案;文章末尾空白较大的,也画龙点睛地配上一个小图案。可别小瞧这四十几个图案,那是从几万幅图案中挑选出来的。因为从古至今,喝酒的场合多的是,但喝酒的图案却不多,讽刺性的还不能用,所以就费了这么大劲。欣慰的是,书印出来后反映良好,尤其是周总表示“非常满意”。这件事让我领悟到:用心做事,结果才会精彩。
  近几年,各种学习班、研讨班、论坛比较多,有人反映这类活动意义不大,但我认为这也有个心态问题。2010年5月,我到南京参加企业文化管理学习班,主办方征求意见时,6个主动发言的就有我。当时我坦诚地提了四条建议,主持人带头鼓掌并让我留下联系方式。2011年6月,我在华夏酒报研讨班上介绍文化工作体会,被掌声打断四次,第二天连宾馆的人都在说“古贝春的人老有才了”。2012年7月,我参加了山东省市场学会在青岛举办的“‘新形势下的文化营销’高峰论坛”。我精心准备了论文,选了四十幅照片,借助投影仪详细介绍了公司的文化建设,一下子引起了教授、讲师们的兴趣。省市场学会胡正明会长当场宣布:“下一次论坛我们就到古贝春酒厂去!”这些例子说明,一些看似次要的事,只要认真对待也会取得好的效果,积少成多,就会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体会之三:有事偷着乐
  懒惰是人的天性。要长期保持工作的热情,制度约束、自我约束都是被动的。那有什么好办法呢?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换句话就是:要想做好工作,就要找到工作的乐趣。这样就能把辛苦当作享受,主动地去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编辑企业报纸,修改稿件是个苦差事。一般的稿子都要修改两遍,改动比较大的就像是给文章做手术。好多通讯员见到面目全非的底稿,都不好意思地说:“真对不起,让你费了这么大劲。”我的回答是:“改稿的乐趣就在于提高了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近年来,公司搞了不少文化工程。只要领导有安排,我都干得很投入。2010年到2012年,公司举办了三届“全国酒文化楹联征集大赛”,我在负责组织和接待工作时,给自己订了三大学习目标:第一届,对楹联有个初步了解;第二届,深入了解。第三届,成为行家里手。活动结束后,我成了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还写了一篇《征联得悟》的体会文章发表专业杂志上。2012年9月,公司征集《运河酒话》丛书稿件,作为组织者和撰稿人,我觉得要先熟悉运河,才能做好这项工作。于是我就开始查阅运河资料。到了去年下半年,《运河酒话》(德州卷)筹备出版时,我对大运河已经了如指掌,写了五篇稿子。如果公司再继续征稿,我有把握写五十篇。今年4月,领导指派我把公司原顾问曹鼎教授的书稿《中国古代酒名》编辑出版。编辑校对时,面对一行行、一串串的酒名,我不但没感觉到枯燥,反而感到收获不小:第一,我了解了更多的行业知识,  第二,认识了不少生字;第三,学到了写作技巧。
  1996年以来,公司组建了五个艺术团体并多次开展活动,我为此承揽了许多临时工作,比如,为艺术团创作相声和快板书,为京剧社撰写主持词和唱词。2009年古贝春书画院成立,我担任了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书画院章程和成立大会议程自然也就由我来制订了。我把这些工作当作学习和锻炼,做起来一点也没感觉这是个负担。
  各位领导、各位工友:在古贝春公司工作的这段时间,是我工作历程中岗位最多、任务最多、付出最多的一段时期,也是职务最多、收获最多、乐趣最多的一段时期。在这里,我获得了作家头衔和高级企业文化师的职称;担任了“德州市运河文化艺术促进会”副秘书长、德州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被中国企业文化管委会评为“中国企业文化特殊贡献人物”。这些经历让我坚信:心里装着责任,才能把事当事;带着乐趣工作,才会浑身是劲。困难面前不低头,肩挑重担不弯腰,这个形象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
  发言不当之处,敬请领导和工友们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