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贝春集团

对自己狠一点

2015-09-01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古贝春集团采访,当我问及周晓峰总经理古贝春集团这些年成功的秘诀时,周总半开玩笑地对我说:对自己狠一点。周总幽默的回答,让我大呼意外。

对自己狠一点,这句话让我联想起明清著名的首辅大臣徐溥。徐溥在求学期间,为了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就别出心裁地想了一个妙法——对自己狠一点。

他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每当自己做了一件坏事,说了一句坏话,想了一个坏念头时,就在一个瓶子里放一粒黑豆,做了好事就在另一个瓶里放一粒黄豆。开始时,黑豆颇多,黄豆寥寥,他便深刻反省,彻底反思自己的行为;过了一段,黑豆黄豆已各占一半了,他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律己更严。久而久之,瓶中黄豆半满,黑豆则屈指可数。徐溥就凭着这种“对自己狠一点”的持久约束,不断修炼自我,完善品德,终于成为明朝一代名臣。

对自己狠一点。作为古贝春集团的领头人,周总不仅对集团管理及制酒工艺的每一个细节要求到近乎苛刻的程度,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自涉足制酒业,这十几年来他始终是没日没夜地奔波,白天拼命工作,晚上开会常常到深夜,开完会还坚持学习,记笔记。十几年了,他从来没有给自己放一个节假日,只有每年农历的大年初一才与家人吃个团圆饭。常年超负荷运转,身体严重透支,每天要吃大量的药,还得注射胰岛素,即使这样,周晓峰依然每日为集团的发展殚思极虑,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对于企业,周总的要求更加严格。在原料环节,按照《全国白酒行业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的要求,生产纯粮发酵白酒的原料必须是上等的粮食且颗粒均匀饱满。同时,除了外观质量,对粮食的内在质量指标要求也很严格。而古贝春集团执行的都是上限标准,也就是说,在第一关——原料的选择上便做到了用最好的粮食。然后就是使用中的润料、粉碎、配比、蒸煮等环节的严格操作,这样就保证了入池投料前各环节对原料的科学处理,为入池发酵做好了准备。

纯粮固态发酵中极关键的酿酒环节,周总的要求更加严格。古贝春公司有一种“包包曲”,是北方地区酿酒厂家中所特有的,2002年曾被山东省白酒工业协会评定为科技成果一等奖。在蒸笼似的制曲房里,品温在摄氏62度以上,每一个工人师傅都是在这种“桑拿”似的恶劣环境下工作。而他们靠着“对自己狠一点”的干劲,克服长江以北气候、湿度等不利因素的困扰,又充分利用当地温差大等有利条件,变不利为有利,成功地研制开发了历史上只有南方气候条件下才有的包包曲,有力地保证了产品质量。此后,又经过多次创新实验,成功对大曲工艺实施了三项改革,实现了南方名优厂家与古贝春传统制曲工艺的“四结合”,进一步弥补了原工艺受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不足。制曲师傅制曲期间昼夜不眠,在严格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造就了古贝春酒独树一帜的口感风格。

在最关键的勾调环节,古贝春酒每个品种,每个批次都要经过几十次甚至百次大小样勾调试验与口感品评,这也是古贝春品质始终如一的重要原因。为了保持高灵敏度的味觉,生活中古贝春集团的每一个勾兑师对自己都比较苛刻,不接触辛辣食物、不吸烟是自然的,就是洗脸都不能用肥皂,刷牙只用微量牙膏,女性工作人员更是不能用化妆品。

在质检这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上,为了保证古贝春酒完美的品质,古贝春人一直坚持“不合格的原辅材料不准进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准转序,不合格的工作不准移交,不合格的成品不准出厂”的“四不准”原则,在从原料进厂到成品酒出厂的每个环节都采取了可追溯的全过程质量检验,通过严格的质检体系与先进的质检、化验设备与手段,坚持做到了产品从内在品质到外在计量、包装的绝对合格。

正是由于周总几十年对自我及企业的近乎苛刻的“狠一点”的要求,古贝春人用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使企业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C标志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8000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公司还加大对科研的投入,科研中心在相继成为省级技术中心、省级检测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基础上又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同时加强与江南大学的合作力度。近几年,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项,省级技术进步奖十余项,“淡雅酱香型古贝元”酒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2013年度中国白酒国家评委感官质量奖”。

如今的古贝春酒,正以其唯进步不止步的姿态,活跃在中国白酒的一流行列,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品牌之一。

当夜幕降临,我慢慢走出古贝春集团大门。此时,已是华灯初上,柔和的灯光照在周晓峰身上。望着夜幕中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猛然觉得,这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春蚕一样的奉献,黄牛一样的耕耘,白云一样的圣洁。他们平凡,走到大街上,你也许并不认识他们;他们真诚,和你第一次见面就会成为挚友。在他们身上我分明看到一颗颗伟大的心灵,一种坚韧不拔、顽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也许就是周晓峰和古贝春人成功的秘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