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贝春集团

采风路上同样有精彩

2016-02-02

一群生活在德州境内难得一见的文友凑在一起去采风,既增长见识又能畅谈切磋,这么美妙的事在1月9日降临了。这天上午,市作协邢庆杰主席带领十一个文友到临邑县理合务镇采风。平时看历史影片、历史电视剧,最羡慕那些秀才们聚在一起吟诗作赋、斟字酌句,自认为这绝对是提高文学素养的好方法,我相信今天的文人墨客聚会也会不虚此行。果不其然,往返途中文友们无拘无束地交谈,收集了好多素材,悟出了不少道理,更何况,在理合务镇的采风也是收获颇丰。一次采风,两项收获,真的很值!

理合务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一说到农业乡,好多人都会习惯性冒出这样的想法:除了在土地上盖商品房,还有什么门道能赚大钱吗?等来到镇上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这种想法一下子就改变了。通过地道式的入口,一行人钻进了一处冬暖大棚。三九天气,里面却能达到二十度以上,人一进来,眼镜上立时蒙上了一层雾。擦干镜片一看,嚯!一片碧绿。里面种的是西葫芦,简称“西葫”。听到这个名字,一下子联想起了杭州西湖,眼前的西葫秧叶团扇大小,多像西湖里成片吐翠的荷叶呀。这种季节面对这种景色,着实赏心悦目。菜农介绍说,由于采取科学的种植方法,西葫一天就能长二两重,而且无公害;这个镇目前已是“中国西葫之乡”,这里的绿色食品在全县农业行业是唯一认证产品。出了大棚,陪同的镇党委副书记潘昶旭指着眼前成片的大棚补充介绍说:目前全镇已建成标准大棚八千多个,力争达到万个。一个大棚每年的纯收入七八万元,人口多的家庭能包五六个大棚。潘书记介绍到这儿,临邑县政协原主席张栋却“反主为客”,问道:“你没造假吧?”年轻的潘书记平静地笑笑说:“我们是为老百姓干活的,没必要造假。”邢庆杰主席不久前来过这里,他对身边的人说:“这个镇上的班子是县里最年轻的。年轻有闯劲,又有知识,发展就快。”我相信邢主席的话,在农村推行新生事物有时很难,张栋主席就深有体会地说:“在农村,调地这一项就非常难。”中国的农民勤劳、朴实、善良,但也散漫、保守、固执,民间就有“宁领雄兵百万,不带民夫一人”的谚语,理合务镇把蔬菜种植搞到这等规模,党政干部付出的心血是可想而知的。果然,在随后进行的采访、座谈中,我们就陆续了解到了:理合务镇的党政领导如何苦口婆心地做动员工作,怎样组织取经、培训,为菜农解决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正如邢主席所说:“这里的党政干部有搞企业的精神。”结果是,当地的农民腰包鼓起来了,在外打工的人都陆续回来了。听到这里,心窝里有一种异样的温暖,这些年有两个让人牵肠挂肚的流行词: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这两个弱势群体不都与青壮年在外打工有直接关联吗?我们为理合务镇的农民感到幸福:丰衣足食还能享受男女老少欢声笑语的天伦之乐。同时也盼望全国的乡镇干部都像理合务镇一样,为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多做一些实事、好事。

如果说在蔬菜种植基地我们看到的是经济繁荣,那么在该镇的林寨社区我们感受到的则是文化气息。这里街道整洁,路旁有电子屏幕,有精美的宣传栏和宣传墙,内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大政方针到该镇的党务政务再到文学艺术,可谓琳琅满目。这里还有三层楼的“临邑县党员教育基地”,不仅展示了党史内容,还陈列着革命战争时期的奖状、军功章、荣誉证书,珍宝岛战斗、老山、者阴山自卫反击战纪念品,等等。在教育基地的院子里,有壁画,有健身器,有篮球场,篮球架下别出心裁地修建了党旗图案的甬道。此外还有一个“群众大舞台”,舞台两侧有一幅对联:古树百年见证历史变迁;党群一心共筑美好明天。顺着对联提供的线索,我们从不远处的街道上见到一棵古槐,树旁的石碑上标明这棵古槐是明朝永乐年间种植的,已被村民用围栏、立柱保护起来,同时被保护和展示的还有改革开放之初尚在使用的石磨、碌碡、石磙、石臼、石槽等。从社区的文化设施和文物保护不难悟出:文化需要经济的土壤。上世纪二十年代,有外国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他问一个穷人:“你死后愿升天堂,还是愿下地狱?”穷人叹口气说:“看哪边的棒子面便宜吧。”乱世习武,盛世修文。信哉斯言。

相比采风,文友们的交流显得更有趣一些。在德城区集合上车时,有些文友虽然面生,但从文章和微信里已经有交流了,所以见面就熟。我与张贵彬最近碰过面,可巧这次是邻座,于是就说起话来,没想到越聊兴趣越相投,最后说得嗓子都有点哑了。车到临邑,迎候我们的县政协原主席张栋上车了,他在官场多年,却是位多产作家和诗人。他上了车,众人不但没有压抑感,反而更活跃了。张主席和大家谈微信,谈作品,谈趣事,抨击社会上有些人附庸风雅:写一些低俗的东西还求点赞,求投票,被物欲所左右。听了张主席的话,我深有同感:文化是一项圣洁的事业,搞文化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有了车上的铺垫,上午的采风紧凑而轻松,到了中午吃饭时,新老朋友、男女之间、主人客人已经相当随意。因为是周末,主人为爱好杯中之物的客人准备了当地的特产“洛北春”,几位朋友不约而同地对我说:“你这酒厂搞文化的,可得多喝几杯呀!”我也就顺口调侃道:“我有准备,早晨没喝酒。”在酒厂待了十几年,我记了一些与酒有关的名言,比如:人生百态,醉是一种最佳状态;赌博赌薄了,喝酒喝厚了;酒精意味着社交;等等。没进酒厂以前我看过《封神演义》,去年又看了一遍,就多记住了一条名言:诗为酒友。把这些东西拿到酒桌上显摆,往往能活跃气氛、增加情趣。最主要的,我感觉酒能使人放弃戒备、融化隔阂、活跃思路。那天酒杯一端,我的思路就活跃起来,也就发挥了一番。在车上结识的知音张贵彬向我敬酒,我就说了:“贵彬,我很尊重你,因为你到哪儿都是贵宾(彬)。”现场还有个比较“古贝春”与“洛北春”优劣的难题,我随口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将之化解。回来的路上,话题回到“西葫芦”的时候,我借着酒劲儿,为同行的三位美女作家编了一句诗:“此地因有西葫芦,引来数条美女蛇。”此言一出,几位美女毫无反感之情,我猜测倒有受用之意。大家都清楚,现在的美女蛇已经不同于鲁迅先生百草园中和阶级斗争时期的美女蛇,因为年代背景不同了。这使我想起了建设和谐社会带来的风气变化,人与人之间成人之美的多了,宽容和担待多了,不像过去的年代:你吹毛求疵,我断章取义;你掣我的肘,我拆你的台,掐起来没完没了,正如俗语所形容的那样:一分钟刮一遍胡子——你不让我露脸,我不让你出头。到头来,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无谓的争斗中,如此一想,连几小时前批评的附庸风雅也不那么可恶了,毕竟附庸风雅要比附庸低俗好,更比附庸凶恶好。

采风结束分手后,邢主席要求大家写一篇文章上交。我想作家采风本身就是一篇文章,稍微整理一下就成,权当是录像回放吧。